“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越养越远了”,这句话特别触动我。
当孩子们求解无门、痛苦不堪时,就有可能在自己的身体上发泄。青少年自残这件事很隐蔽,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
小依把我的建议转告同桌了,但同桌说她不会那么做,因为“初中的时候试过,结果她的家长把老师说服了”。小依又补充说,她们对现在的班主任也没有信心,“太年轻了,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认为学习高于一切的那种”。
“学校的心理老师可以信赖吗?”我又提议了一个人选。
小依有点担心:“找心理老师的话,带来的刺激也会很大吧。学生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去找的。”
这一代的孩子还是这么理解心理咨询的,我心里有点失落。
前不久,一位妈妈从急诊室给我发来消息,说女儿吞了大把的安眠药,好在抢救回来了。她查看了女儿的手机,孩子前一天晚上一直在网上搜索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当时,她肯定求助心切。
如何为青少年构建他们乐于接受又易于获得的心理支持系统?这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如何回应,如何解决,关乎未来。
~感想:尊重孩子,即使是我有了这个意识,还基本停留在口号上。有许多个时刻,孩子出于信任和我探讨一些话题和想法,我总是不自觉地把话题目的拔高,使孩子瞬间失去了继续谈论的兴趣,陷入僵局,那一刻孩子一定感到了背叛:妈妈在骗我说实话…保护孩子对家长的这种信任感很重要,即使有分歧也一定及时重归于好,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抵触情绪,不要一次次的希望换来失望,有了畅通的沟通,孩子才能不自伤,才不会把孩子越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