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了今冬第一顿炒白菜,入口的瞬间有个记忆闪电般地被激活了,是几年前在办公室围着火炉吃白菜的日子。
白菜是我们这儿冬天的主打菜,尤其是大棚菜不发达的年代,所以我是打小吃大的。小时候甚至很多时候会对妈妈端上桌的白菜皱眉抱怨。但是有段时光竟然被记忆定格在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时我刚毕业,考到一个偏僻的乡镇教书,教学楼没有供暖设备,教室的保暖要靠胶带联合本就不太合身的玻璃堵住那呼呼的冷风。但是办公室里有一个很原始的煤炭炉子,一到冬天点上它,温度升高几度先不说,但是办公室的氛围最先活跃起来。没课的老师们可以围着它烤火、聊天,更重要的是中午我们可以用它解决午餐!几个人搭伙,把宿舍里的锅碗瓢盆带过来,叮叮当当,热闹非凡。听说最热闹的时候,每到开始点炉子的日子老师们还要凑钱买来菜肉庆祝一番,所谓“温炉子”。
那时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每到镇上赶集那天,中午最后一节课无课的老师允许不签退,这就给了我们采购食材的好机会。不过最常吃的却是炖白菜。白菜是根本不用花钱的,因为家属院的角角落落都种满了它,收获之后光是大家给的就吃不完。而且纯天然无公害哦。
或是加上豆腐、或是猪肉、或是粉条什么的,满满的炖上一锅,有买馒头的,有炒菜的,有刷碗的……到了饭点大家围炉而坐,最普通的菜也吃的津津有味。
后来我休产假,再回去的时候,李大美女调往市里,刘大姐调到小学,我们四人组只剩下我和大艳,而且我们那可以烧炉子的老旧古董教学楼早已被新的教学楼取而代之。于是,从此那种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