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保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骗人的。俗话说,“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这足以见得我国的保险推销员是一个多么遭骂的职业。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对保险知识的缺乏和大多数时候对推销员盲目的偏信。
因为缺乏基本的保险知识,所以在听人推销的时候,许多人才无法辨识到底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
正是因此,在买保险的时候,才只能选择相信推销员的一面之词,而忽视了保险理赔的主要依据——保险合同。
中老年人,尤其容易被保险“忽悠”
去年我家楼下的张大妈去银行存钱的时候,突然被某位看似是经理模样的人拉住了,和她大讲了一通XX保险的好处。
“大妈,这个产品您买了绝对不亏!您看您这两万块钱,存进来以后啊,到期了可以加上利息一起还给您,还额外多了一份保险保障。”这位经理顺手拿出了一份打印地花里胡哨的单子,“您看看,每年存2万,10年以后啊,您就能取出来22万啦!万一有了事故,保险还能给您理赔,这多好啊!”
于是本来只是想去存个钱的张大妈就稀里糊涂地买了一份保险。
而她自己则以为自己买了一份靠谱的定期理财。
至于这是什么保险,到底能保什么,保费多少、保额多少、所谓的利息又有多少,她是一概不知。
于是张大妈的养老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进去了。手里只留下了一张缴费凭证和一份电子保单。(提醒一下,电子保单同样具有法律效益)
现在去退保吧,已经过了犹豫期,退保会有一笔不小的资金损失。
继续交吧,还要再交上十几万,20万的保费对应20万的保额,性价比着实不高。而且由于保险分红的不确定性,到最后可能没有什么分红,说不准还不如存银行定期给的利息多。
年轻人也会上保险的“当”吗?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以为然,这张大妈年纪大了才会上这个当。我年纪轻轻的,我才不会去信这些鬼话。
比如张大妈的儿子小张,去年6月份投保了一份一年期意外险。过年时,在家削苹果不小心把手划伤了,治疗花了300元。他拿着保单和相关凭证去找保险公司理赔,但却被拒赔了。
小张很是不服气,我这明明就是意外呀!你们保险公司凭什么不给理赔?
保险公司也很委屈,小张的合同里并不包含意外医疗,确实不符合保险合同上的理赔条件。
这种信息理解的不对等,让很多人越来越不信任保险,觉得保险就是忽悠人的。
还有的人,看到XX年后如果不出险可以返还全部保费,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了保险公司的便宜。
殊不知,保险公司是盈利组织,而非慈善机构,它是不会这么傻倒贴钱来给你提供保障的。能让人看到的小便宜背后往往暗藏着更大的陷阱。
保险全都是“骗人”的吗
保险不是骗人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保险是个人(家庭)资产配置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必要工具。
从市场角度来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更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简单的来说,保险依托保险合同将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构成了一种契约经济关系,能有效地管控和抵御风险事故的发生。
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保险来带给自己一份保障。
其实只要具备基本的保险知识,就足以识破推销员的话术陷阱,也足以看清楚保险合同到底都保障了些什么。
只要清楚了这些,保险就不再是吃钱的“恶魔”,而是守护你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