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半成品,明天继续,还要熬夜做公家的事。唉。太无奈了。)
古诗文默写已成为各地中考必备的内容之一,这已形成共识。那么对于古诗文默写这一传统的的题型,在新课标背景之下,又有了哪些创新呢?我们不防一一来梳理。
一、传统题型
1.上下句填充型默写
在新课标出台以前,对古诗文默写考查主要的题型是给出上句或下句,标明诗句出处与作者,让考生补充出相应的下句或上句。现在这种题型依然占很大比重。在《金考卷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汇编》的45套题卷中,此类卷有份,占了。选择了这种题型的地区有天津、
2.理解型默写
如安徽试卷、江西、福建、吉林、
3.迁移性默写
4.兼顾上下句、理解型、迁移性默写
如陕西试卷,3处古诗文上下句填充的,两处理解型的。(陕西默写还考查了《谈读书》《加延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广东,广东上下句的有8句,迁移型的有3句。云南,4句上下句默写,2处理解性默写。贵州,6处上下句,2处理解性。
二、创新题型
1.设计表格,分主题考查诗歌积累
表格形式,分门别类辑古诗,对接了教材、渗透了学法。
重庆A卷“古典之音”一个大的表格,下设三个主题,“百鸟在鸣”“流水汤汤”“沙场之声”,在上下句的考查形式之下,添加了相应的语段,形成三个各有侧重的语段。
重庆B卷,设置一个情境,班级制作古诗主题墙报,总题目叫“漫步古诗苑”,下设三个档目“人与自然”“人与家国”“人与自我”。这里用表格形式,把三个档目归在一起。第一个“人与自然”还配了两幅图,图下配诗,让学生补充诗句。第二个档目,“人与家国”用的就是填写上下句的考查形式。第三个档目“人与自我”,是理解型默写。这样三个档目 ,三种考查形式。重庆出题可谓用心良苦。
广西也是表格形式,真题如下:
2.在独立完整的句段中考查诗歌积累
河南,在一个以“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开头的文段中,镶嵌了理解型默写题型于其中,与以往的一句一句,单独的理解型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向前走了综合性的一步。又突现了家乡文化特色,把文化自信融入到古诗文的考查之中。
河北也是如此,以“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开头,引出一段以劳动为对象的诗歌积累。
3.在情境对话中考查诗歌积累
如山西,真题如下:
【诗文盛世花香中的大美中国】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借花传情的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花开盛世·大美中国”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幸福的看花人。
小宇:“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 ”,这是欣欣向荣的中国。
小文:“_____,秋容如拭”,这是明净如洗的中国。
小美:“岸芷汀兰,______”,春天的中国花草相映,生机盎然。
小欣:“_______, 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冬日的中国似有春花满枝,壮美浪漫。
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有爱护花人。
小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我们用挚爱守护高洁。
小智:“_______ ,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我们用奉献守护初心。
小启:用爱守护“芳草鲜美,________”的人间奇景。
小慧:用心体验“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情。
【答案】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 为篱下黄花开遍 ③. 郁郁青青 ④.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 濯清涟而不妖 ⑦.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 落英缤纷 ⑩. 山重水复疑无路
新疆也是表格,不过,却是表格中的上下句而已。在形式上有变化,实质还是上下句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