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
“二胎”放开后,据说精子库资源都吃紧了,有媒体是这样说的。但是用别人精子生的娃,你能爱他/她一生吗?
是的,不论你的孩子来自传统还是来自“捐赠”,你都要以正确的方式爱他/她。何况,“捐赠”的孩子已经超出了你和伴侣关系的界限。
在陪伴他/她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视如己出和曾经的期许真的不会变吗?与爱人的亲密真的不受影响吗?
其实当今社会很多人不介意“捐赠”拥有孩子,但当伴侣面临着命运中的特殊关口,曾被忽略的隐患便成了分手的导火索。例如,想要孩子却一直没有,他们为了改变命运进行了努力,他们必须小心翼翼面对自己的成果。
依靠技术改变命运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无法预测,常常会超出自己的接受范围。
这里所说的系统是家庭成员搭建并融入形成的一个整体,所有成员接受共同的命运。在这个系统中男人和女人是基础。男女双方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相互设计对方的身份,完善对方。
我们需要对方,对方也需要我们。我们要把自己未来的一切展示并给予对方,并且从对方那里接受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这样双方之间的爱,才能不断地加深扩大。通过双方的贡献和拥有,我们成为真正的男人和女人;通过双方结合起来,我们成为一对伴侣。
一些人眼中虽然性欲仍然被视为下贱和轻浮,然而,性是人类最伟大的行为,它在生命的进程中自然萌发,是男女间建立连结的本质。
当然,男女之间除了性别上的关联外,还背负着生理上生儿育女所必需的特殊使命。在传统观念里,孩子是夫妻由性形成连结的粘合剂。一切努力后终于拥有了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正如所有家庭一样。
但我们常常忽略两种关系的优先次序。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他们首先成为伴侣,而后才能成为父母。
伴侣关系在父母关系之前出现,拥有优先权。通过孩子体现出他们的亲密融洽,体现出男人和女人在生理上和客观上的结合。
假设一个丈夫不孕,他的妻子为了怀孕而和其他男人发生性关系或进行人工授精,她就难以接受丈夫不完整的形象,伴侣关系就埋下了隐患。如果他还想和丈夫保持伴侣关系,就要接受丈夫的一切,包括他的缺陷。否则,她就应该离开他,承担一切后果。
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伴侣身份的基础。伴侣关系提供的力量造就了好的父母。在由良好的夫妻关系支撑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感到有保障。
——海灵格
精子库对于单身男女以及没有小孩的夫妇来说无疑成为了寻找爱,寻找生命意义延续的优先选择。
但是他们同样要面对和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为了保证发挥爱和生命的潜力,人们都要承担家庭的命运,分担家庭的罪责。那意味着我们要承担我们所处的系统中其他人所做所谓的结果。
父亲的爱对女儿产生的好的影响,是通过妻子表达给女儿的,要走一段弯路。同样道理,母亲对儿子的爱,要经过父亲才流向儿子。伴侣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着爱的顺畅流通。
所以,拥有孩子不一定是家庭和谐的开端,但一定是维持家庭系统完整的全新开端,目标则是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的属于系统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否决其他人的地位。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做到视如己出和无条件的爱需要很大的力量来承担呢?
并不是想讨论“捐赠精子”或“借腹生子”的伦理观,毕竟每一个生命都理应受到尊重。
而是希望每一对伴侣都能重新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定位,认真履行对“捐赠”孩子“视如己出”的承诺,用心维持家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