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岁时喜欢上诗歌,尝试写诗。但高考的压力让自己的诗梦中断。再次做梦竟已人到中年。在新浪博客上发了许多自己写的幼稚的诗,鲜有人评论与点赞。但因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并不在意。直到在简书上投稿《诗》专题屡次被拒,才认识到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既然喜爱诗,就要把它精雕细刻,让它们有独特的样貌,今天开始努力学诗,并记下笔记,自己给自己加油!
这本书的序言概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
“中国新诗经历了草创、奠基、拓展、普及与深化四个发展阶段。”
一、白话诗派、五四浪漫派、新月古典派、象征诗派、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依次领潮。不同诗潮的分流与整合中,鲁迅、郭沫若、戴望舒、艾青、穆旦成为诗穹中的明星,《野草》 《女神》 《志摩的诗》 《望舒草》 《大堰河》 《慰劳信集》等诗集均为各个时期代表性的诗集。中国诗歌会的杨骚,“七月诗派”的绿原、牛汉、阿垅等,也是当时诗群中的代表诗人。”
二、20世纪下半叶,“十七年新诗”延续了“延安诗歌”的民族性与大众化特点,但在现代性探索上基本断裂。
“白洋淀诗群”上承“九叶”,下启“朦胧”,食指是转型时期的代表诗人。朦胧诗派中,舒婷是个代表。西部诗歌的代表昌耀在九十年代写出哲思高度诗歌。共和国将军诗人朱增泉完成了当代军旅诗歌从单纯政治抒情到现代反思的突破。四川诗人梁平,长诗《重庆书》轰动诗坛。
20世纪60一80年代,台湾诗坛经历了从西方化的现代主义到回归民族传统的探索历程,90年代两岸诗坛开始合流。余光中是其代表。
三、21世纪刚刚过去的15个年头,心事借助网络传播等途径开始了包括诗歌精神、诗体形式在内的“二次革命”。“朦胧派”之后“第三之前还有一大批“新来者”其中又有“中间代”。七零后诗群崭露头角。网络诗人文精神及其诗学视价值的重建必将成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新诗是研究关注的核心。
朝作荣、侯马、雷平阳、洪烛、娜夜、道辉、安琪、康城、金铃子、吴岩松、胡弦等诗人先后成为当下诗坛的领潮者。
还有更年轻的徐钺、王小忠、阿华、子梵梅、余秀华等!
读完此书序言,大体了解了新诗发展的三个分期!以及涌现出来的诗派,诗人。诗海何其浩瀚,愿在此书的引领下,畅游诗海,领略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诗人那一颗玲珑剔透的诗心。
附自己查找的资料: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诗歌流派
现代诗歌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新在用白话写诗,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现代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代表流派有易心派,尝试派,人生派,七月派,朦胧派,现实主义诗派,新时代派,现代诗派,垃圾派等。
流派形成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英雄写作、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1997年:新时代派
21世纪初:第三极神性写作、女子智灵性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90后诗人、春草派诗歌、边缘诗派、窗诗派、素颜派诗人、简文派、新婉约诗派
现代派
现代主义(包括汉园三诗人):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 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现代派诗人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1936年他们三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被称作“汉园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