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它乍一看像是一本满满的心灵鸡汤,但是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它并不是鸡汤,而是以禅师和青年的对话,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生智慧的探讨,充满了对人生的的领悟与洞见。
人们一生中,总会遇到种种问题与束缚,这些束缚表面上看起来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是心灵上的。一旦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发现,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在读完本书后,我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思维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更加愿意审视自己的内心。
一、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1.人的烦恼皆源自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际关系,那么与人有关的烦恼都会消失,但人本质上是存活在于他人的联系之中,我们并不可能让人际关系独自消失。
2.讨厌只是一种情绪,我们害怕被讨厌,所以往往不轻易讨厌或者说出不快。这实际上是把外在的自我放大,而忽视内在自我的表现。
3.我们往往无法区分“主体”和“客体”,我们在意别人的评价。可是,他人的评价是客体,我们无法干涉,如果妄图干涉,自己就会变得不快乐。于是,我们不知不觉把世界复杂化了。
4.我们害怕拒绝别人和讨厌别人,往往也是因为重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我们真正重视的也并非他人的感受,而是别人眼中的我们自己。
二、过去对于我们的影响来源于我们对于过去的评价
青年认为如果否定过去不存在了,就相当于否定现在的自己。而哲人说,我们既不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能让时针倒转,但是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是“现在的我”能够做的。我们对于过去的评价,直接影响了我们目前的行为。正如本书中的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过去的事情。因为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只是一堆客观材料的堆砌。
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变形计》,是一档城市富裕孩子与农村穷孩子“短暂互换人生”的真人秀节目,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的生存环境大抵一样,但同样的互换人生,有的孩子在归位后能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而有的孩子在体验过富裕生活后只会抱怨自己贫困的家庭。我想所谓的“过去”,就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我们怎么看待这一客观事实,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生活。
三、从目的论解读我们的情绪
哲人说,要从目的论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生气的原因只是因为在人际关系里,我们需要通过发怒,达到输出自己情绪和观点并控制对方的目的,以此为手段,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之中处于上风。
我觉得这是这句话具有一定道理,虽然不一定如哲人所说有“控制目的”,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都采用过这样的“手段”。
哲人又说,我们产生“自卑情结”,往往是为了合理化自身的“懒惰”,正如我们或许时常在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由。因为改变现在的生活需要更大的勇气,所以我们更喜欢否定自己。即使对现状有些不满,但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因为拿不出改变的勇气。
也许我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也许A的客观存在确实是改变路上的一大阻碍,但是我认为,不论是做出改变,还是安于现状,我们都要有勇气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蓄积勇气做出改变。
书中金句摘录
1.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2.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3.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情的意义。
4.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5.我们无法改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6.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
7.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8.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9.怒气终究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10.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11.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12.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13.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14.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15.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16. 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时候,才能吸引真正喜欢你的人。
17. 在生活中,人际相处大概就是喜欢,讨厌和无感的三种态度。被讨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