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浩瀚广阔的科学世界,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在探索、在创造!
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乡村振兴,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从根儿抓科学、从小抓科研、从源头抓教育、从全民抓提升。
当前,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白城市林草科研工作的排头兵,绿色发展任务的先行者,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动对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科研需求,始终在围绕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科技、生态保护科研、服务"双碳”战略等方面发挥着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党总支立足白城、放眼全国、拥抱世界。目前,已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开展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进行深化合作、同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拓展实践创新、同相关企业和乡村牵手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我国科技有了一定高度、科研有了一定深度,但科学技术普及和群众认知的广度依然不足、热度依旧不够。要想让人民群众参与科技、喜爱科技、宣传科技、推动科技、贡献科技,亟待需要让科学走进校园、科技住进心里,让科研成为新时代最的流行和时尚!
建国74年来,正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才不断发展,国家才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才与日俱增。但客观上讲:我们的科技水平、科研能力、应用技术以及公众的科学素养良莠不齐。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知识,让科学见于课本、进入校园、住进心里,推动全民讲科学、全国爱科技、全社会用科研成果的良好风尚。
加强科普知识宣传。举办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知识、科技成果送到乡村社区、送到千家万户。善于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将科学理念、科技法规、科研政策、国内外科技前沿等情况进行普及宣传。
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积极推动科研机构、院校、企业适当有条件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野外台站、试验基地、科普场馆等场地;积极开展各项目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集中展示科研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推动科普作品创作。鼓励全社会,尤其是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科技爱好者,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疑惑,及时撰写林草科普文章。聚焦科技热点和特色资源制作科普专题片、微视频、纪录片及公益广告等。
善用乡村振兴窗口。让科学成为新时代流行时尚!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要求,做好新时代农村科普工作的设计和规划。围绕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务实开展科学普及。目前,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已经从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农业高质高效为支撑点、以乡村宜居宜业 为着眼点、以农民富裕富足为落脚点,开展科技交流、培训帮扶、科普惠农、教育宣讲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全社会应不断提高乡村科普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让科普贴近生活,贴近乡里乡亲的所想、所需、所盼,切实增强农民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期望值。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每一代人要不辱使命、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作者: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初广武 王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