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对于线上或线下“教育行走”的概念,从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模糊的,所谓教育行走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理念,此前听朋友讲过,换言之,就是大家抱团成才,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引领有教育情怀的、志同道合的主要是指教师,搭建一个适合的平台,也许是外部或内部,有可能是客观的,也有可能是存乎于个人主观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同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通过其强大的教育资源及人脉,带领大家走向学习的新高地,重点是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帮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教师能在一定的时效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下后疫情时代,世界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我们要学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善于危中求机,化危为机。不能仅看到窘境,更要看到希望。当下各行业内卷严重,或许对于社会的发展不为是好事,因为有竞争,社会才有进步,当然对个体或许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是倒逼每个人要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根本。
我总是认为,不管这个世界形势如何发展,人生唯有学习不可被辜负!有些人天资聪颖,自学能力强,亦能成才;像我这种资质一般从教多年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平台,一个有“专家引领、导师指导、同伴互助”的团体学习氛围。像我这种完全靠自己孤陋寡闻闭门造车,白手起家,缺乏理论指导支撑,野蛮生长的普通一线教师,教育之路无疑极其艰难的,或者说难以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终其量只不过是个比较合格的教书匠而已,走出那方天地,就显逊色。
张文质说过,作为普通老师要学会写作,学会反思;“坚持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因为不断的写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重构的过程,会不断激发脑子固有的思维潜能,不断写作思考的间隙或许还能衍生独有新的领悟,咋一看,好像还真是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读起来似曾相似之感。早就有专家说过,坚持写教学反思的教师就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思想不断重建,不断创造,不断激发新的求知欲望,这就是学习和进步的力量。
人生唯有学习不可被辜负,每个人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谁总处于群峰之巅,也没有谁总是落魄于群山之脚,事物的发展总是以辩证的关系不断发展的,个体也是。法国作家帕斯卡在《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中早就对此问题有精妙的阐述,人高于其他生物,统帅万物就是会思考。那写作就是很好的契合了这种基本元素的发展方向。往往最简单的就是真理,就是这样最普遍的思维方式,恰巧也是人们所忽略的的技巧,但身边很多教师却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抛弃了基本写作技能,以至于时间一长,荒废与此,不复终日。
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同样的也揭示出学习的真谛。应用写作亦同理。
来吧,唤醒心灵深处的潜能,把握当下,珍惜现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不辜负此生,不懈怠,不折腾。跟随专业的导师,我们必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202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