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什么味道的?
90后的记忆里应该是椰子糖、优酸乳以及沙琪玛的香甜气味,却很难想到猪油渣,酱油饭或者是红薯叶粥也是一代人心目中难忘的美味。
只要你生活在农村,只要你搭上九零年代的末班车,你就一定还记得自己家中那口做饭的大铁锅。而我对外婆的了解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那时候恰好赶上时代改革的大潮流,农村合作社实行大锅饭体制,每户人家都要出劳动力才能有饭吃。我外婆是个苦命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靠着我太姥姥拉扯大,两个人就是一个家。可那个时候谁不苦呢?
你认为一个三岁小孩能做什么?会哭、会笑还会闹。所以我甚至想象不到外婆小小的身体踩在竹蹬上匍匐在半人高的灶台上挥动锅铲的样子,那是我们这代人无法体会的事情。因为太姥爷要出工,每天天没亮就出门,半夜才赶着月光回家,有时劳作工地太远,一个月都回不来。他心疼我外婆,在外面弄了一小杯油放在家里给外婆用来做饭吃,可等到一个月回来后,灶台上那杯油却一滴不少。外婆一辈子烧饭得到过很多人的称赞,背后的心酸却无人提及。
那个时代虽然日子苦,可没人会心疼别人的日子,一个小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会遭受何般境遇,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大锅饭的弊端是集体的利益收到保障的同时个体的利益却遭受侵犯,和人抢食不足为道,可和狗抢食却是外婆时有的事。我对狗有严重的心理阴影,仅仅是幼时被劣狗咬过一口,一辈子从此见到狗绕道而行。初闻外婆这些事迹,我难以用震惊,悲愤心痛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好不容易长到16岁,太姥爷就把外婆嫁给了外公,到十八岁就生了两个孩子。十八岁是我们青春的开始,却也是外婆青春的结束。
如今外婆已临近七十,任然耕耘在土地里河岸边,一辈子爱劳作不是她一个人的特性,但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我爱我的外婆,不仅爱她鬓角斑白,脸布纹路,也爱那多年来她对我的爱,留在记忆里,也留在时间长河中。
今天妈妈来电话说外婆住院了,劈柴把腿砍了一刀,在医院里缝了针。我很焦急,给她打了电话,电话里外婆安慰我说没事,很快就好了,突然之间真的好想好想她。
脑海中一幕幕童年碎片飞速闪过,记忆中的人此刻还躺在病床上,我已准备把这边的事情尽快解决,买票回家,外婆,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