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座奶酪充足的迷宫里。
有一天,奶酪突然消失了。 小老鼠们立马四处寻找,很快找到了新鲜丰富的奶酪。小矮人们却痛苦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唧唧冲进了黑暗的迷宫,也找到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怨天尤人。
这个故事,生动描述了当稳定的生活被打破后,人们迥异的心态:有人抱怨命运不公,有人重新振作起来,还有人拥有随时应对变化的能力。
很多人都向往择一事终一生、爱一人到白头的安稳生活。可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稳定,变化才是生命的主旋律。
所谓稳定,最高级别的表现,不是拥有一成不变的人生,而是面对改变时,拥有随时应变的能力。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作家王耳朵说:“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学妹李露在人才市场奔波半年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几年前,她在一家国企做出纳助理。这个铁饭碗,曾是家人的骄傲。
李露的工作做得很马虎,跟自己无关的事毫无兴趣。和她一同进财务部的文雅,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次,文雅查出一份国外客户的数据资料跟实际出货有很大出入,她及时反馈给单证部门后,避免了客户无法清关的风险。
此外,文雅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精进,考了很多专业证书。
在李露看来,文雅成天埋头学习,给别人查缺补漏,简直太傻了。她认为只要不出大错,这份工作能做到老。
谁知道,由于行业环境不好,公司订单锐减。为了节省成本,李露和文雅都成了被裁对象。文雅忙着找工作时,却接到单证部缺人被留下的通知。
失业后的李露,始终想不明白,那么稳定的工作,怎么说丢就丢了? 她哪里知道,这世上哪有稳定的工作。只有身怀绝技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稳定。
正如《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中说,所谓稳定,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这世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拥有应变能力的人,敢于迎接生活的挑战
有句英文谚语,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雨中跳舞。看美剧《我们这一天》,深有感触。
一天,怀有三胞胎的妻子瑞贝卡突然羊水破了。丈夫杰克将她送到医院后,有个宝宝没能保住,这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
这时,老医生来到杰克身边。他平静地讲述自己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在医院夭折的往事。为了那个孩子,他当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几十年里曾挽救无数生命。
他对杰克说:“也许有一天,你会变成像我这样的老人,并向一位年轻人娓娓道来,你是如何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
受老人的启发,杰克决定把被遗弃的黑人小宝宝带回家,并将他培养成才。
面对苦难,老医生为何能化悲痛为使命呢?说到底,是因为他拥有应对人生变故的智慧和能力。
张德芬说:“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拥有应变能力的人,敢于迎接生活的挑战,有将酸楚的柠檬变成甘甜汽水的魄力,也有打开包装丑陋礼物的勇气。
过于追求稳定,失去改变的可能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帖子,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稳定?
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
稳定有好处,因为它杜绝了变坏的可能。但稳定也有坏处,因为它把变好的可能也一并屏蔽了。
接纳改变,培养应变能力,是我们成长中都要直面的课题。
第一、 放下恐惧,接纳无常
对变化带来的未知可能,人的内心总是充满恐惧。
《面对恐惧,从容面对》中说,恐惧有三个层次:恐惧事件本身、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和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
当人们接纳无常,尝试挖掘恐惧的根源时,会发现恐惧其实只是一种幻象。勇敢打破它,生命将会精彩纷呈。
第二、 勇敢行动,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是指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状态中,感到特别舒适。
人天生追求稳定,面对变化,就像小矮人哼哼一样喜欢停留在舒适区。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要像小老鼠一样勇敢行动,这样才能邂逅美丽的风景。
第三、 培养反脆弱的能力
美国作家纳西姆·塔勒布认为,脆弱的反面,应做到保全自我,还要变得更有力量。
《反脆弱》中说,当你脆弱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尽量减少变化。相反,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的结果,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
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变化时刻都在发生。培养反脆弱的能力,我们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
《庄子·天下》说:“芴漠无形,变化无常。”
真实的人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过程,很少有真正的稳定。
稳定的能力,远比稳定的工作重要。任凭风吹雨打,你自闲庭信步,那才是一生的铁饭碗;稳稳的幸福,总会让人神往。但与其将幸福托付他人,不如主动培养掌控人生的能力。
最高级的稳定,是拥有随时应变的能力。
毕淑敏说:“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
在岁月的征程中,愿你嗅得蔷薇,劈得荆棘,也有无可替代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