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年的临近,第二模块的共读画下圆满的句号。在第二模块的共读课程里,我愈发深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初步了解到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地帮助自己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现我针对《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二模块的学习,浅谈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学。王博士基于当前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历经多处考察,提出传统教学带来的变革的“五项信息技术”:实作示范、基于学情的教学决策、多角度呈现3D图像、作品收集与比较、无缝学习。就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最实用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决策与作品收集与比较。麻吉星的投票与数据分析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决策的最好范例,它通过引导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全班性投票,并立足于投票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前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品收集与比较亦很常用,它用于展示一位或多位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与分析,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巧用提问艺术,增强课堂互动。为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使课堂活动变得更有参与感。王博士具体介绍“抢权”与“挑人”两大提问功能,并帮助教师对其两大功能进行区分。所谓随机挑人,即每个人都有被挑中的机会,具有公平性与随机性。而抢权功能则只是有意愿的学生才参加。在日常的教学里,我们应以随机挑人为主,如此尽可能地兼顾到班级不同程度的孩子,有利于形成全体参与感,提高全班孩子的课堂专注力。
第三:利用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学习。所谓教学视频,即将教师要传授的知识录成视频的方式,方便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于第八讲中,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码卷""码书""在视频录制时打上个人标记"等呈现方式。其中,最令我受用的是"在视频录制时打上个人标记。"该呈现方式集中体现于智慧教室的录播功能里。针对学生而言,可运用手中反馈器,标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方便课后通过网络端回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针对教师而言,可通过网络端的视频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
数字信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面对着源自于它的巨大冲击,我也愈发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技术,发挥技术的优势,方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课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