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在《消愁》中用八杯酒敬了朝阳与月光,故乡和远方,明天和过往,自由与死亡。而他所敬的这些事物,是一个人的一生。而他用消愁为题,的确是符合他所敬的一生。
人生总是有许多愁,就连浪漫主义的李白也曾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往今来,关于愁绪的诗词歌曲都传诵至今,愁从来都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一个人的愁是从辛弃疾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开始的,那时还不懂愁是什么,只是为了显得自己深沉所以总是强说愁,可真正懂得愁时,却成了“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真正懂得愁时,就不说愁了。
古代诗人大多为仕途而愁,爱情而愁,国家而愁,李白曾说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远望长安却不得见,自己一心为朝廷,却不得重用,自己的仕途如此使人愁。李白为自己的仕途而愁。柳永,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愁绪万千的诗人,在自己仕途无望时,便多描写爱情,他的《雨霖铃》将一对恋人分离时的悲伤描写的淋漓尽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的李清照,她的词大多写愁,国愁,家愁,爱恨情仇。早期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后期是被欺骗之愁,亡国之恨。她的词总是让人觉得很美但是又很让人心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要说李清照的愁有多少,恐怕只有她自己的描述最为贴切“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觉得李清照和李煜很像,她们都是被上天赐予了太多愁绪的人,李煜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诗人,可他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上天赋予了他的文采,却让他投错了胎,他的很多词我们都烂熟于心,“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国破时,他被囚禁,在囚禁期间,是他一生最为愁的时候,他的人生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的皇帝命,不是他所想要的,他的文采让他开心,可他的处境却让他为难,他的愁,是处在矛盾中的愁,他的一生很让人伤心,他的经历更让人心碎。
毛不易说消愁,可愁怎么消,愁绪就像李煜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这一江春水一直流,流过了漫长岁月,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