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雪漠心学之经世致用性
谈经世致用,讲求实用,以此作为原则,则实用之学可以经世,空谈心性之学则毫无作用。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批评明末读书人空谈心性,于国家民生之实务一窍不通。而黄、顾本人,虽为儒生,也谈心性修养,却不局限于此,如黄宗羲“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顾炎武则“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可以推断,黄、顾等人之学问必然广博于只谈心性之学者,黄、顾等人所提出的经世方略,也必然更加务实,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不过,经世致用之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心性之学也并非不可经世的无用之学。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揭示了人心与国家政治之关系,曰:“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国家社会之昌隆和谐,在于人心之积极振奋,而心性之学正是教人修心的学问。阳明曾言:“今诚得豪杰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馋忌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雪漠心学宗旨亦是如此,如果人人皆能明其真心,善慧兼具,则处处光明,何愁天下不清明安定。
探讨雪漠心学如何能够经世致用,首先需要探讨的是,经世致用之学问和执行者需要具备何种素质与智慧?
首先,要有深厚的学养以及能够适应时代和人群的语言。学养指的是学问之素养,既要求广博,又要求深厚。经世是针对于整体社会而言,若学问不博,无以通览全局,况且社会各行业各层面皆不可分离,交织如网,经世之学以及经世之才,必得兼具深厚与广博。广博,并非单纯指博览群书,徒以书卷以为文粮,此固然是博之体现,更重要者,在于学以致用。如苏轼,古往今来,难有人能出其右,其才学广博,且能活学活用。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即使如此,林语堂仍觉未能将其展现完全。因广博并非人人皆能达到,古代士子们也多以科考之书为主攻,而其他学问大多无心亦无暇顾及。敢于提倡经世致用者,必得先具经世之博学与广才。如大儒黄宗羲,其博览群书之状况,可从其文《天一阁藏书记》(注:【天一阁】中国现存最古老私人藏书楼,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除黄宗羲所写《天一阁藏书记》之外,清代全祖望也有一篇《天一阁藏书记》)窥之一二,黄宗羲阅览过的藏书楼有:宁波范钦之天一阁、越中藏书大家纽石溪之世学楼、歙溪郑氏之丛桂堂、山阴祁氏之旷园、海盐胡孝辕家藏书等等,海内藏书大家,黄宗羲几乎没有任何遗漏,访而阅其藏书。黄宗羲还曾与钱牧斋相约闭关读书,“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翻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欲闭关三年读尽绛云楼藏书,可惜因其失火而未能如愿。遍览群书是学养之基本要求,但学养并非仅仅读书而已,讲究博览,又重在兼通各种学问与才艺,如天文地理、农政兵战、水利田工、律法盐铁、玄学易理及宗教,当然还少不了琴棋书画之才艺。黄宗羲之广博,正是如此。且并非泛泛涉猎,而是有所通则必有所专。
经世之语言要求,指的是具有适应时代和人群需要的语言技能和话语表达体系。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学问思想之传播,不能离开语言,并且通过语言,能够改变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不同人群之间,不同文化之间,能否达成理解与和谐交流,也有赖于语言之正确运用。因此,经世之学问在语言表达方面,必须有其独特之优势。其一,能够通达。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皆能理解。在现代社会,通达之要求体现于外语技能之掌握,能够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进行准确到位之翻译,传播到国外。如孔子、老子的思想在西方社会之影响,佛教思想对西方心理学家荣格之影响,日本铃木大拙将禅宗思想带到了西方社会,以及近现代以来藏传佛教在西方广为传播,都是从打破语言限制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划定了一个人所能抵达的世界范围,若想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必须以其语言作为开山斧。其二,在语言表达所使用的话语体系上,能够灵活对机,具有亲和力,能入人心。如明清时期地方上盛行的乡约制度,以孔孟之道圣人之教为思想核心,制定出符合基层民众特点的规约,简明直接且实用,易于传播与记诵。朱元璋曾有所谓“六言圣谕”——“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非常浅显,但受到诸多大儒之极力推崇,将其立为乡约,广泛教谕。再如,阳明心学之传播,便借助于基层讲学活动,此种平民讲学与书院讲学有很大区别,平易近人,贴近基层民众生活。《明史》记载:“正嘉之际,王守仁聚徒于军旅之中,徐阶讲学于端揆之日,流风所被,倾动朝野。于是,缙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阳明后学继承其风,遍地开讲。《明儒学案》言:“阳明殁后,(钱)绪山、(王)龙溪所在讲学,于是泾县有水西会、宁国有同善会、江阴有君山会、贵池有光岳会、太平有九龙会、广德有复初会、江北有南谯精舍、新安有程氏世庙会、泰州复有心斋讲堂,几乎比屋可封矣。”泰州学派著名人物罗汝芳,《明史》记述其讲学风格:“善谈说,能动人。所至听者云集。每讲,杂以禅机,亦不自讳也。”故而,阳明心学能够迅速传播于社会基层,产生广泛之影响,同时也使得庙堂之学问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爱不落下》“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