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次传统晨读大概只需要两步,打开书,开始读。
昨天我们聊了晨读社群的重要作用 。在手机环境里,晨读这事儿产生了很多变量。现在完成一次晨读,你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读的时间。
习惯让学习过程变得自然而然,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你有早起的习惯,你需要给你的晨读找个确定的时间。比如运动之前。如果你没有早起的习惯……那你就晚上读吧。总之,你需要找一个可以支配的时间并把它固定下来。
2. 确定读的材料。
如果你正在系统学习英语。比如你是一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或者报了一个成人学习班。那么没有什么比朗读你正在学的材料更好了。难度适宜,而且有明显的复习巩固学习成果的疗效。
如果你是一个彻底的初学者,不如就从一些最经典的教材开始,比如《新概念英语》、《剑桥国际英语教程》,我个人还特别推荐外研社的《人人说英语》,编写思路明确,比较接地气。
如果你是一个进阶的学习者,如果有明确的考试目标,就用VOA或者BBC的新闻来打磨自己的耳朵就不错。有时候没有特别明确的学习目的,(常见的,比如在家带娃的年轻妈妈),就读一些适合自己的散文、美文呗。比如有一套书叫《世界上最美丽的英文》,就挺美丽心情的。
如果你是一个高阶的专业学习者,就选一些自己专业相关的轻内容或者资讯。
总之有两个注意点,控制难度(生词在10%左右),控制长度(原声3分钟左右),保持兴趣。
这两年有一种我不太明白的套路有点流行,叫跟读电影对白。1.电影对白抽出来的时候,既脱离了电影里的背景,又远离你真实的生活背景;对白里面一些笑点或者文化点,是脱离了背景以后难以复现的,难以理解,而且使用价值很有限。 2.电影中人物语音情况有时过分夸张,有时有口音、还会有连读、吞音等语言现象,跟读这些东西无非是让个别老师炫技,让初学者去模仿则毫无价值。3.这些对白是老师选的,不是你自己选的。所以它们很可能不符合你的真实水平和学习需要。4.一句话的反复跟读,很容易让你纠缠于你可能一辈子都纠不过来的语音细节,同样的时间成本,是不是可以用于外面丰富庞大的语言文化世界呢?(这里还有另外一种套路,叫“纠音”,究竟这个套路该如何评价……这个可以做为未来文章的题目。)
综上,我一般在社群里号召大家自己找材料。然后大家找的材料和朗读情况都发在群里。要向谁跟读的话自便,不要求也不强迫。
3. 听原声、消化文本
这个环节我特别看重,这也是手机晨读或者社群晨读最强大的地方之一。手机上有充分的多媒体资源,有各种网站和APP,上面我推荐的书,都是带有CD或者其他有声载体的。APP就推荐一个”每日英语听力“吧。我第一次下载这个软件的时候很吃惊,怎么我十年来泡各种电驴、各种论坛才收集来的资料它全有,而且像KTV一样做成了滚动字幕。
还记得刚才我们说,控制材料的难度吗? 有一丢丢挑战性,又不至于让你完全失去兴趣。然后你就进入听材料、消化文本的环节了。不看文本。单曲循环,一遍一遍地听。会听到那些你不懂的部分,这些部分同样你拿来朗读也不会读得很顺。OK。单句重复,回到“KTV”字幕里,听听看原声是怎么读的。跟着读几遍。脱离它读几遍。余光扫一眼翻译。这一组动作做下来。基本上你完成了一次很好的自我学习。
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消化彻底了再读,不要为朗读而朗读。
刚才说的课本,美文也都一样。基本都有有声版本的。提前找好。放在电脑里。这又回到刚才的,要控制长度,这一遍遍听和消化下来。3分钟的文本,差不多用20分钟来反复听。剩下几分钟输出。整个读书过程在半个小时左右。
4.输出和交流
最后一步是,在微信里把你已经消化了的文本读出来。如果你有两个手机,或者一个IPAD,那就比较容易,照着读就好。如果你只有一个手机,那么你需要一个录音APP,比如科大讯飞出的“录音宝”。打开录音以后,让它在后台运行,然后你切回到文章处朗读。
之后就完全是体现社群的力量了。你应该在社群里多听听别人读的怎么样,看看别人在读什么材料。然后点评一下,请教一下,调戏一下,随便你。享受这个过程和结果。还可以发个朋友圈。
好。明天早上希望听到你的读书声。
如果你像我一样期待我的三个栏目的更新,请关注我:)
【论语倾谈】:严肃又活泼。比学术论文浅一点、比“XX心得”深一点。长期更新。
【拆书日志】:历史、文化、经济和小说,读到啥拆啥。不定期更新。
【语言奥秘】:语言学习中有哪些坑,学习语言该怎么做,外加案例分析和优秀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