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仔细观察会发现:
有些人总是能量满满,无论是工作能力、伴侣关系还是家庭和谐,都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态势;
而有些人,即便没有过多劳累,也整日身心疲惫,抱怨工作繁忙、社会不公,甚至将自己视为受害者,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这种天上地下的生活状态,究竟是因为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在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找到答案:
关键在于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即心智模式。
当我们能够拆掉思维中的墙,看清人生的真相,并做出聪明的努力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有另一种活法。
1. 关于自我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书中提到:“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成功是社会群体里的一种游戏,标准单一,不可能人人成功。
但成长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成长,内心知道自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成功往往被社会定义为家财万贯、豪车豪宅等外在标志,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并非都源自这些物质财富。
就像编制饭碗,平淡但是稳定,也是一种幸福。每个人对真正幸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人出生富贵,有人出生贫困,但是无论开局如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新的人生。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内心的成长和满足,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成功标志。
无论我们现在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自己。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成长,不要放弃任何成长的机会。
2. 关于事业发展:灵活应对职业规划
书中提到,亚里士多德曾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
然而,天赋在增长,社会需求在变化,我们的职业也在不断变化。
古典老师自己的职业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从事自己痛恨的建筑工程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能力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不做职业规划。
相反,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灵活而具体的职业规划,包括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以及应对变化的策略。
书中给出了七个好的职业规划建议,包括设定20年的梦想、7年的长期计划、3年的职业计划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3. 关于和父母的关系:自己是最大股东
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人生如果是一家公司,我们自己就是最大的股东,父母虽然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最终的决策权在我们手中。
对于父母的建议,我们可以倾听和考虑,但不必盲目接受。
书中给出了三个双赢的建议:不要抱怨父母、巧妙处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的建议、尊重并尝试沟通。
这些建议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会思考。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使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大多数人都是被外部世界裹挟着前进。
因为动脑思考实在太累了,比简单机械化地重复工作难太多了。还有多年来的行为习惯固化,还有周围环境的牢不可催,但是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改变。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原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就会陷入无尽的抱怨的泥潭中,生活本来没什么困境,烦恼、痛苦、焦虑,都是自己想要太多但能力又不足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给自己设定安静的独处时间,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不是瞬间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改变、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有长期主义者的决心、有科学的刻意练习等。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时,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实现自我成长和幸福生活的目标,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你好,我是91年的佳佳子
读书中破圈成长、写作中变现生活
人生的答卷始终要自己填写: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我想努力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眼里有光的人
从日常写作小闭环开始:读书(输入)---思考(收获、行动清单)--写作(输出)
今日读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