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促教学,让课堂更“专业”
——《狐假虎威》展示课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校本学期引进麻吉星教学,开启了全校在智慧化教学上探索的新篇章。刚刚使用麻吉星时,并不是很明白每个按键背后的深层用途,只当是调节课堂氛围的手段,尤其是在语文的课堂上,没有更多数据的支撑,到底要怎样结合才能更有效呢?随着全校教学展示课的到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给我带来更多启发和指导。
一、设计思路
1.《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人物生动,对话也非常有趣。我以看图猜成语引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通过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生字词的学习,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设计了“我当老师来出题”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拼音辨别和使用的准确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他们平时的易错点进行出题,比如:平翘舌、前后鼻音、多音字、形近字等都是出题点。
4.在指导朗读上,我设计了理解重点词语:窜、扑过去、逮住,感受狐狸和老虎的形象,通过提示语“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等,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完成分角色表演,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从而读得更好。
二、教学反思
上完整节课后,本以为的轻松并没有感受到,相反是有一种没有达到自己心里预期的沉重感。在接下来的专家评课环节,几位专家实实给出了建议,让我一下子明白我的问题在哪里了。带着专家的指点和自己的思考,我做了如下反思:
1. “学生出题”这一环节,是优点也是不足。优点是这种让学生自己出题的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标中的目标导向、创新导向、问题导向,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热情高涨,人人都跃跃欲试,而且让学生更加关注一些易错读音,有辨别意识。同时因为要给别人出题,首先自己要会写,这些都使同学们在认读拼音和生字时,更积极准确了,既考察了做题人,也考察了出题人,且效果非常显著。但今天的处理还不是很理想。第一题学生出得非常好,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答错了,说明这个字音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的,需要老师停下来做具体指导。但是我因为想着时间有点紧张,怕后面内容上不完,就只请了一位同学简单说了一下书上这个字读什么,就过到下一道题了,从而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后面也没有对所有词语进行检测和指导。投票其实不仅是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同学的选择,老师更应该透过选择分析学情:学生错得少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错比较均等的,我们要采取什么策略?错的较多的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这些都是老师需要思考的,数据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不光是一个简单的反馈,更应该是教师指导的依据。通过这一节课,我感觉到每一处好的设计,都应该扎扎实实落实到细节处,而不应该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忽略了其真正宝贵之处。
2. 低年级,朗读是重点,评价一定要以学生实际效果为主,不能为评价而评价。在学生合作表演时,我将学生的表演录下来上传,根据学习单上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打分。第一组随机挑人,表演过后,同学们给了较低的分数,于是我挑选了给分最低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为这么打这个分?他说感觉两位同学的表情不够生动,语音语调模仿不够到位。于是根据反馈,我让台上的两位同学又表演了一次,这次打分明显提高了。我又邀请了第二组同学上来表演,这组同学的表演比第一组要好,理所当然得到了一个高分,我觉得我的目标达成了:用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表演。但其实真的达成目标了吗?现在想想其实并没有。
在第一组分数较低的时候,其实我的指导应该更丰富一些,可以通过同学指导、老师指导,师生配合读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进阶。我想如果这样,不光第一组、第二组同学会读得更好,全班同学也能被带动起来,入情入境地朗读,那时候,学生的打分应该才是更加真实和有理有据的。本节课,也给了我深刻的体会:课堂求精不求全。
通过本次展示课,让我收获很多。专家的点评中肯而专业,也让我了解了麻吉星看似一个小小的反馈器,却藏着那么多教学大智慧。也促使我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前行,希望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