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的7岁的小孩,因为上课在课桌和书本上画画,没有专心听课,惹恼了老师,老师愤怒地将孩子的书本撕毁,批评。朋友担心自己关心则乱,便在群里向大家征求处理意见。这个问题看似是对小孩的教育出了问题,何尝又不是成年人的自我教育出了问题。
问题一:孩子到底错在哪?
在事件中,孩子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来,孩子在课桌上图画,破坏了公共财物。二来,孩子上课图画,不专心听讲,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老师教育他同时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错不是他不应该画画,而是孩子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画画。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鼓励孩子的天赋,其次告诉孩子所有事情都有适用边界,超过边界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上课是学习新知识的地方,我们应该认真听讲,不应该捡了玉米丢了西瓜,这样不仅不尊重老师,还影响同学,好孩子会在课余时间画画。
这里注意三点,一是肯定孩子天赋,如果一味批评教育会打击孩子天赋积极性。二是指明错误所在。三是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好孩子会在课余时间画画”和“好孩子不应该在上课画画”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前句看到的是未来,是正能量的鼓励和正确方式引导,后句纠缠的是过去的错误,会产生负能量的暗示。
在此,孩子要给老师道歉是理所当然的。
问题二:老师到底错在哪?
很多人都说老师的教育偏激,这只不过是问题的外在表现。老师真正的错误在于成年人自我教育出了问题。
关于成年人自我教育问题可以说的太多,篇幅有限,我们仅针对这件事暴露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
老师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恰当的表达愤怒。不只是老师,很多成年人,即使心智成熟,也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愤怒,很多人往往选择批评和指责他人,通过怒吼等激烈的方式来表达愤怒。表达愤怒是任何一个人的权力,但是用激烈的方式单纯的发泄愤怒,却没有让事情有所改变,这是最低级的表达愤怒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表达我们的愤怒呢?
人们的愤怒根源于自身需求未被满足,而且需求未被满足的感觉越强烈,应急反应越激烈。如果想要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过分归咎他人,而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第一,调整呼吸,冷静下来,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这样我们不会因为过激的言行伤害对方。
第二,寻找情绪波动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有效调整行为。这里老师愤怒是学生上课画画,不专心听讲,屡教不改。
第三,觉察自我未被满足的需要。这里老师除了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尊重,可能也有没能改变学生的挫败感。
第四,表达个人感受和需要,并引导对方感受你的感受。孩子虽然不成熟,但也有判断基本是非对错的天枰。如果老师对孩子说,你上课画画,不听我讲课,让我觉得很难受,很不被尊重,而且不能把你教育好,我也很沮丧,就好像我画了一幅很棒的画,别人却不在意一样。如果你是我,你会不会很难过?
我想孩子会对你说,如果换做他,他也会难过。这时你再引导他正确的满足你的需求,画画应该下课以后,上课要好好听课。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
问题三:家长有没有错?要不要给老师道歉?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家长要给老师道歉。这时候就会有朋友提出质疑,整个事件发生过程只涉及老师和学生两个人,家长有什么错?
那么,我不得不说,家长也有错!孩子是父母生养的宝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最希望孩子健康上进的人,对孩子的教育承担了天然的、不可推卸的、最主要的责任。很多家长确实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殚精竭虑,但是很多家长也忽略了自己的可怕的潜意识。很多家长潜意识了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花了钱,老师就有责任对孩子德智体美全方位教导,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除了是孩子不努力,也是老师教育不够负责。这就是错误的根源,潜意识的责任推卸。
孩子除了学校,接触最多的人是他们的父母,有个词叫“言传身教”,孩子没有成熟的心智,关于是非对错,以及应对是非对错的方式,更多的是从他们的父母日常中的一言一行中学来的。孩子在学校犯错,多少在家里也会有体现。那么孩子的毛病体现出来的时候,作为家长是否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呢?是批评责骂孩子,还是屡教不改后的暴力教育?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孩子对父母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父母的行为,更多的是思维的潜移默化。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们要从思维上找问题,而不是在行为上找表面原因。
既然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是共同教育,而且家长对孩子负有主要教育责任,那么孩子犯错了,家长是否应该也承担一部分责任?
另外,建议家长向老师表达歉意,还有个心理上的作用,那就是缓和老师家长之间的矛盾,将心比心,老师才更心服口服地接受家长后来提出的要求,比如给学生道歉,比如以后改进教育方式等等。
完全可以想象,在一个办公室里,就老师、学生、家长三人,家长看着老师和孩子相互道歉,家长此时的角色就有了微妙变化,就像独裁的上帝,在对老师学生进行审判,这无疑会给老师造成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