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母亲,是两个感情色彩浓郁的字眼。他们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几乎所有人都期望并必然会成为的角色。而我,很庆幸拥有他们。
母亲,一枚大家闺秀。
在父母亲的年代,母亲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姥爷是当地的高官,具体在哪里任职,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知晓,现在母亲被问及,也都说不清楚了,所以只能这样不了了之。母亲在家中排行老幺,上面有一个大姐,两个哥哥,在闺中便备受宠溺。这一点,我并非特意考证得知,只是从母亲嫁到父亲家,起初做饭家务统统不会而得到佐证。
小时候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关于姥爷的任何印象,姥爷去世很早,但据母亲说,小时候姥爷还是抱过我的,听到这些,我很安慰。对姥姥的记忆比较清晰,现在都能依稀记得姥姥的音容,但印象中,姥姥总是很严肃,但每年大年初二都能吃到姥姥亲手做的炸鱼块,很好吃,直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味道。
姥爷姥姥对母亲是如何宠溺的我并不知道太多,但母亲性格中的任性和生活中的不擅打理,倒不得不让我这么擅自揣测了。
父亲,一股农村清流。
爷爷家并不富裕,但祖祖辈辈兢兢业业,厚道老实,在十里八村也是名声在外。父亲是家中长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自小便聪颖机智,自命不凡,学习成绩一直是家中人的骄傲。无奈造化弄人,自高中起,父亲便沉迷于小说,日夜不离不弃,最终不顾家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便任性辍学专心捡牛粪了,邻里街坊和学堂老师一时都唏嘘不已,多次上门劝说,最终无果。
那个年代的婚姻大都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父亲介绍过的相亲对象无一不对父亲一见倾心。父亲长相帅气清奇,哪怕在农村种地到现在,整日风吹日晒,很多第一次见到父亲的人都始终不相信父亲是在农村种地之人,总感觉某个官员领导的头衔才能配得上这副难得的好皮囊。我和弟弟经常嘲笑父亲是被小说糟蹋了的城里人。
被人相中的次数多了,父亲自然狂傲,眼光也变得挑剔起来,后来竟一来二去地耽误了下来。爷爷急坏了,埋怨他不明事理,任性无为。父亲也实在挑烦了,随即决定凑合着找一个。然后,母亲正好来了。
父亲打听到母亲的大姐在隔壁村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考虑到爷爷有严重的心脏病,便二话不说回头就告诉家里相中了母亲。就这样母亲进了父亲的家门。
母亲并不贤惠,但很孝顺。
婚后发生的事情验证了父亲的选择是正确的,母亲的确是一个孝顺儿媳。那年爷爷病重,母亲日夜须臾不离,一整夜背靠背帮助爷爷能更好的喘气,一刻都不曾抱怨,直至爷爷寿终正寝。父亲每每酒后都会跟我们提起这一段,可以看出父亲对母亲是异常感激的,也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然而,母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惠母亲。她不擅长整理家务,不会去体贴关爱儿女的生活和成长。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我的母亲》,我都不知该如何下笔,因为那时的我感觉不到母亲丝毫的母爱,只有一味的责备和使唤。
等我慢慢长大,母亲依旧是那个记忆中并不贤惠的母亲,但我却比以前爱她了。
(敬请期待 母亲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