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岭,真的挺美的名字,会让人不由得想到,北方连绵的山头与皑皑白雪。
在绍兴有些村落文化资料中,经常把雪窦岭写成雪头岭,并解释说,是因为这里山高,一下雪,山头就变白,所以叫这个名。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了。窦,是孔、山洞的意思。雪窦,那就是描述清泉从山洞中倾泻而下,颜色洁白如雪。这个解释的对错,我相信你来雪窦岭一看便知。此地,山石相对,山谷中小溪蜿蜒、瀑布众多,清澈叮铃的泉水从石缝中急速下落,正是雪窦之意。
前面就是雪窦岭了,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坐落于雪窦岭山脚下的一个安静的小村庄,名叫“止步坑村”。
我们猜想,大概在古道没被打通之前,人们行走至此,被山阻挡,望而却步,便称此地为“止步坑”了。
古道旁一位叔叔安然的坐着,面前摆着自家的土货供人购买。
看到这块硕大的、开裂的岩石没?
相传东海龙王见此地灵气袅袅,便落在这块岩石上休息,不料锋利的鱼鳞扫过时,将此石劈成两半。
到了“止步坑村”水电站就是雪窦岭古道的起点了。古道并不算很高,全程沿石阶而上五里左右,即到山顶。
准备好了么,那,出发!
迈着碎步一路小跑,今天也是开心的一天鸭~
▲ 龙门石传闻是东海龙王携龙九子来雪窦岭后,其中一个儿子从东海处挖地道直通于此,然后在此登岸,留下了洞穴。月圆之夜,便能听见东海潮声。这里风口很大,颇有空谷传音之感。
我们都知道,绍兴山势是比较平缓的,像龙门石这类高耸入云的岩石,绝不多见。上山途中,陡峭兀立的龙门石就这样立在眼前,随后压迫感就从上至下而来。
▲ 峭壁旁的亭子 供人歇息
一块块石板铺成的阶梯,踩上去有些凹凸不平,但坡度并不陡峭。只要稳稳地一步一步向上爬就是了。
在一个转弯处,还有可以用来烧烤的小坝。
在雪窦岭,烧烤是可以的哦,只要注意及时熄灭明火,垃圾不要乱扔就好。我们到达小坝时,他们的烧烤局已经准备结束了,酒足饭饱的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正要下山。十分令人艳羡的安逸生活了。
▲ 当地人传说,这里的秤砣石便是钱塘江定潮石,若搬走此石,钱塘江便发洪灾,因此,当地人称此石为“定潮神石”。
向前就是瀑布与秤砣石了。立于秤砣石上看岩石缝中的小溪流,是很典型的静态美。
▲ 三个人轮流拍照,都想要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恰到好处的初冬美景,刚好的阳光与树荫,几个大男人也忍不住拍照的超颜值美地。
途中的树木灌丛、一溪一流都给这座山注入了生命,默默相伴,漫漫山路不至于孤单。朝向阳光的一侧,风景更是好看,暖暖的金黄色让冷冽的空气温和起来。
一路上陆陆续续下山的人很多,早已名声在外的雪窦岭美景,牵动着户外爱好者的心。如果你也想在闹市中感受“深山老林的气息”,那就约上好友,来吧。
给你们分享今日份最喜欢的照片。清风徐来,波光粼粼,溪流潺潺。恍惚下一秒就要穿越了哈哈
石在溪中,石在溪旁,石在石上,石在路中;溪流瀑布,在这个初冬。
窦雪岭也是瀑布潺潺,挂在石壁之上,颇为壮观。这几处飞流而下的瀑布,为自然壮观的石路石山增添了活力和韵味。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雪花似得瀑布飞溅而下,站在瀑布下的我们还真觉得丝丝凉气袭来。
到达山顶后再往前几步,隐隐约约能看到一条白色的“桥”,将两坐山连在一起。本以为是深山峭壁中的绳索吊桥,走近了才发觉这是一处高耸着的水库。
环形的坝,控制着流下山道的水量,真的是很高啊,胆小一点的恐怕要闭着眼睛走了。
▲ 一半暖阳,一半阴凉的大坝
沿坝而上,山上有个水库,承接的是自然之水,登上水坝,一碧如练的池水让人豁然开朗,坝上的清风爽洌,登山的累与乏、身上的汗津立马消散,才晓得“爽”字原来是这么来的……
▲ 横屏查看全景大图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一整片水杉林豁然出现于眼前,我们沸腾了。阳光下的水杉林,郁郁葱葱。摇摇晃晃的光束从枝叶间打下来,水杉林更加绿的通透。最令人期待的是初冬时,水杉林开始变红。红红的水杉太独特了,那是一种含蓄婉约的撩人心弦的红。所以,立冬了,和他来看浪漫的水杉林吧。
看得到么 有群小鸭子在水里瞎扑腾呢
走过水杉林就是新上王村了,村里硕大的千年香榧树随处可见。
村里环境很好,看起来干净又规整。新修整过的寺庙前,遇见一位老大娘在晾晒黄豆。初冬的阳光并不热烈,大娘筛过的硕大的黄豆粒结实又饱满。
▲ 黄豆近距离美照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我觉得并非如此。回程时的我们就走的健步如飞,嗖嗖的前进。偶尔回头望去,绵延的石板路伸向大山深处,雪窦岭这座奇山的美,我们竟刚刚领略过。这种心情奇妙的难以言说,像是偷偷拥有了限量版的唱片。
被称为“小九寨沟”的雪窦岭,我太推荐你们来了。要问推荐理由嘛,如上。
本文图片与文字皆为原创。
首发:遇见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