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评价:震撼人心的犯罪小说,对于书中人物(主要是主角拉斯科尼科夫)的犯罪心理描写堪称一绝。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向以心理描写见长,在本书中也尤为显著。如果仅从猎奇的角度看这本书,就会错过很多了。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暴力、阴暗潜伏,每个人都有可能身处拉斯科尼科夫的境地,所以我们可以在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在身处逆境、走入心灵的死胡同时,可能做出的选择。
概要: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并且失去了教书的兼职,被困在生活之内,走投无路,只能靠着母亲剩下的抚恤金度日。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思潮的影响,他思考出一种理论(和尼采的超人理论相似)。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缺少支配他人的意志;另一类是“非凡的人”,内心强大,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为所欲为,典型代表“拿破仑”。主角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检验自己是平凡者,还是超凡者,铤而走险,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之后,主角无时无刻不受到内心的折磨,他感受到他的罪,也预感到即将到来的惩罚。惩罚不仅是外界的社会的,还是内心的。客观上,因为缺乏证据和司法体系的无能,他本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但他没摆脱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和良心的惩罚。
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书中有大量篇幅描绘他的心理图景,他一方面认为“人可以主宰一切,可是一胆小,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他们最害怕的是迈出新的一步”,不断鼓励自己迈出那一步,一方面又想着“如果人并不是真的那么卑鄙”。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还是做了,用斧头杀死了卑鄙像虱子一样的高利贷老太婆,为了避免罪行暴露,又杀了她善良的妹妹。
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对母亲和妹妹的内疚,让他无颜面对亲人,对于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尝试践行自己的理论,却卡在了门槛上。他意识到自己不是超凡者,不能摆脱良知的束缚,又发现杀人后已不能回头,无法返回平凡的人群,做一个一无所知的善良之人。
最后,在妹妹、朋友的安慰、劝告下,他终于去自首了,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宁静。最关键的角色是索尼娅,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索尼娅为了父亲、继母和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甘心卖淫来养活一家人。她隐忍、怯懦、顺从,勇敢承受命运的苦难,并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书中,主角与索尼娅有多次心灵交锋,主角试图用冷酷残忍的现实(索尼娅酗酒的父亲惨死,自己被诬陷偷钱,继母发疯,弟弟妹妹被送往孤儿院)告诉索尼娅,她心目中的上帝并不存在,她的命运无法被上帝救赎。但这一切都没有让索尼娅屈服,索尼娅依旧秉持对上帝的虔诚,温和又坚定的信仰让主角折服了,最终去自首。他不是真的信仰上帝,而是忠诚于索尼娅。作者为主角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被判处流放后,索尼娅跟随主角一同前往西伯利亚,不离不弃,最终成功救赎了他,让他获得了新生。
个人感想:1、超人理论是否有错?书中无错,一以贯之。平凡的人是否该被鄙视,是渺小的,该被唾弃的,是每个人都应该避免成为的。主角的观点只是做区分,没有道德评价,他认为这种区别是客观的。第一类人”他们的禀性是保守的,循规蹈矩的,他们在顺从中生活,而且乐于做顺民。在我看来,他们也应该做顺民,因为这是他们的本分,对他们来说,这里完全没有什么屈辱”,第一类人保存世界,在数量上增殖世界。第二类人“不平凡’的人有权利……也就是说,不是正式的权利,而是他自己有权……允许自己的良心跨越……某些障碍,而且那也只是在实现他的思想必须这样做的时候,第二类人推动世界,带领世界走向目的地。两类人都有绝对平等的生存权利。
2、对个人价值观的冲击。自我定位的问题,你认为你是哪种人,与客观环境、交往的人群是分不开的。真正信仰坚定的人,都是伟大的战士。文中,唯一像“超人”的,是索尼娅,她是真正的强者,但强者的选择不一定是奴役、剥削他人,而可能是默默奉献。简而言之,强大的不是权力、金钱,而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