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不君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是我更希望你别吃生活的苦——拆解书籍:《好好学习》

拆解书籍:《好好学习》

全书结构框架

DAY  1

1.原书信息

2.前言

3.认知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4.低水平勤奋陷阱(1)

5.低水平勤奋陷阱(2)

6.临界知识更值得学

7.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思维(1)

8.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思维(2)


DAY 2

1.学习的本质

2.反思

3.如何反思

4.以教为学

5.刻意练习


DAY 3

1.记录

2.定期回顾

3.付费购买

4.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1)

5.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2)


DAY 4

1.天赋和临界知识的关系

2.如何应用临界知识(1)

3.如何应用临界知识(2)

4.构建能力圈


DAY 5

1.复利效应

2.概率论

3.黄金思维圈

4.进化论

5.系统思考

6.二八法则之于人脉

7.安全空间

8.统合综效

9.结语


DAY 1主题

介绍学习的误区、趋势以及临界知识的概念。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通过认知深度来构建认知优势,引出临界知识概念,以及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底层心态。

DAY 1内容

原书信息

书籍:《好好学习》

作者:成甲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社

版次:2017年2月第1版

ISBN:978-7-5086-7158-1


前言

      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为了出人头地拼命的奋力前行,我们越是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越是急不可耐,马不停蹄,直到在我们的脑海中装满了知识,直到我们被眼前海量的知识晃到头晕眼花,怀疑人生。但我们还很擅长自我安慰,美其名曰学到无能为力,事实上我们可能只不过是在做着低水平勤奋的事情。学习能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在信息爆炸,行业迭代加快的时代更显得重要。因为你现有的技能很可能随着行业的没落而失去作用,当你从事新职业的时候可能需要快速学习并上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就凸显出了竞争优势。本书是由一个知识管理人成甲所写,主要讲到了关于学习的一些错误认知,以及哪些知识更值得学,学习的底层思维和具体方法有哪些,是每个渴望学习的人应该阅读的书,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认知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中国过去的30年里,认知优势的构建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这个阶段的知识数量在商业竞争中还具有足够的优势,当时大学生的数量还很少,学历高的人还很吃香。代表性事件是这一阶段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

      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2000年至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知识数量的优势,如何更快的获取知识成为了新的竞争优势,比如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刚开始发展起来是因为更快的学习了国外的产品和模式,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无不如此。

      第三个阶段,认知深度构建认知优势。这个阶段正在到来,翻译技术的进步导致更快获取国外知识的优势正在消失,在产品和创业方向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认知深度越来越重要,决定一个产品或是服务能否脱颖而出的因素就在于知识的深度。

      提升认知深度并以此构建认知优势已经成了我们在今后崛起的不二选择。

低水平勤奋陷阱(1)

      大多数人其实处于一个低水平学习层次中。身陷低水平勤奋陷阱的我们不断地学习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知识,随着我们学习的新知识越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越多,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像小白鼠爬转轮一样,不断的奔跑,结果只是在原地踏步。

        身陷低水平勤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提升“技术效率”,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提升“技术效率”表现为我们不断为了解决新问题而学习新知识,但结果却让我们疲于奔命。而提高“认知效率”的表现是学习认清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比如:2015年一个叫“李叫兽”的营销公众号声名鹊起,但当时作者不过刚从营销专业毕业一年,就已经能为一些营销多年的老司机指路了,我们不禁大呼不解。于是我们到他的公众号文章中寻找答案,会发现虽然他讲的内容不是由他首次提出,但是他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的事例分析中,往往让读者读完他的文章以后有一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感觉。“李叫兽”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适用更底层的规律,这就是一种高认知效率的体现,所以他的成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低水平勤奋陷阱(2)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个问题:书读过就忘了,有时候压根想不起书本内容。而那些所谓的“你读过的书就算遗忘了也能化成你的底蕴和气质”更是一句无稽之谈,知识只有改变了行动才是有效的,当你连书本内容是什么都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别再自欺欺人,安慰自己书忘了也没关系了。

        这种低水平勤奋陷阱很可能和我们的阅读方式有关,我们从学校学到的阅读方式是对书本内容进行摘记,这其实是一种很低效的阅读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摘记其实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将阅读转化成了记住一个个孤立的信息,这显然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记忆方式。

      罗振宇曾经在一个文章中说到:要在新旧知识之间穿针引线。这其实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学习方式: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将这一大脑记忆原理运用到极致的方法就是记忆宫殿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空间场景,将我们要记忆的内容放到里面,再利用我们对熟悉的空间场景的敏感性来进行记忆。

        所以,我们会发现阅读效率低,很大可能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不恰当的方法,而要提高阅读效率可能需要我们顺应大脑的记忆原理,对书本内容进行思考,将新知识和我们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临界知识更值得学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提升“技术效率”,而忽略了本质的“认知效率”。那我们现在就来解决“认知效率”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得不引出本书的一个核心概念:临界知识。知识的用处大小也是符合二八法则的,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有用,这20%的知识就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是更底层,更基础,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学习临界知识对于提升认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数据表明:有八成多的年轻人想成为斜杠青年。但是我想说斜杠不应该是原因,而应该是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所说的斜杠往往意味着你只是在肤浅的接触另一个领域,本质上还是直接出卖时间换取收益,斜杠只不过是多了一份兼职而已,但这样的斜杠并不具备积累效应,也不能让你具备多领域的竞争力。斜杠更应该是你系统学习临界知识的结果,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个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是难以脱颖而出的,只有当你通过系统的学习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时,通过对临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圈,才能让你的斜杠真正的具有意义,因为这样的斜杠才是具有竞争力和积累效应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知识学到底层是相通的,我们应该像一个武功高手一样去修炼,通过专注于冲击知识的穴窍,不断的打通知识堵塞,从而实现功力的精进。

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思维(1)

      第一个思维是绿灯思维,也叫作渐进思维。绿灯思维是指一种允许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相信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成长的。

        与绿灯思维相对的是红灯思维,红灯思维的表现是:不能接纳与自己原有观点相悖的观点,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开始反驳,丝毫不能理性的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有道理。触发红灯思维的是我们的一个惯常防御机制: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就是当一个人听到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我就要和这个不同观点干,而不管这个观点是否有道理。基于我们总是“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心理学基础,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先从外界寻找原因,也就容易觉得别人不尊重自己,决定要和别人的观点干到底,这也就导致我们不能理性思考,从而产生了习惯性防卫。

      而学习的进步必然伴随着对合理观点的吸纳和对不合理观点的改正,如果我们不秉持绿灯思维,我们就没有办法改变,没有办法进步,没有办法学习,所以绿灯思维是我们首先应该具备的底层思维之一。

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思维(2)

      第二个思维是以慢为快的思维。有人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对于快速学习快速成功更有一种焦虑感。但是我们没有想明白,快是结果而非原因,越是要实现能力的快速提升越是要下慢功夫,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结硬寨,打呆仗”是快速成长的前提。“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打赢太平天国的策略,湘军每到一个地方必然是先修建营寨,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通过一天一天的挖壕沟,将敌军的城市全面包围,直到将敌军拖到断粮断水而死,到最后损失极小的收复城池。我们学习也要采用这样的策略,因为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知识堵塞的过程,而不是追求一些花里胡哨的新知识和新技巧。

        当然,“结硬寨,打呆仗”也不代表着我们就要一点一点的慢慢来,而是说我们要将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还是二八法则在起作用,20%的知识决定了80%的结果,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要将80%的时间用于学习20%的知识。

        不要担心以慢为快会让你落后,因为选择快的人很多,他们走在一条拥挤的路上,而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倒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DAY 2主题

谈及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关于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DAY 2内容

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假设的过程。只有引发人的行为或思考方式改变的信息才能称为知识,否则只能作为信息存在。学习的本质不是学到了更多新内容,信息量增加的过程,而是改变我们的假设,进而引发行为或思维方式改变的过程。

      我们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假设,我们是基于假设的前提做出决策的。学习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的修正改变假设,让假设更贴近现实情况,我们再根据更合理的假设采取行动或者进行思考,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最好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坐下来思考,我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当时是怎么想的?有什么隐含的假设?这些事情做的好不好?做出决策的假设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当我们不再一味的从外界焦虑的学习一些速成的知识,而是转而耐心的探寻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自己的过往经历,改变不合理的旧假设,形成更正确的新假设,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切实提高实际办事能力的过程。

反思

      学习要先练好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反思。我们总是将总结和反思混为一谈,但是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这叫事后诸葛亮;而反思是追问当时出于什么假设做出决策,从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反思是对假设的校正。我们在上文说到学习的本质是对做出决策的假设进行校正,反思显然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说到:“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这就是对我们日常习惯的形象描述,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做了什么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都在根据习惯来行事,但是习惯并不全然是好的。比如作者提到他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一见到比他优秀的人,或者比较权威的人士就不由自己的想躲避,直到有一天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假思索的坏习惯,一按按钮就播放。而有了反思的过程就能让我们对于不假思索的事情有一个进一步的思考,调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对事情进行分析,发现我们的弊端。

      反思让我们发现已有知识新的应用场景。我们学了很多知识,但有时候我们受到了一种思维定式的影响,我们只会将知识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一旦问题有所变化,我们就难以察觉以及应用新知识来解决它,相信很多人在学数学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道题目换了身衣服,我们就不认识它了。而反思的过程就是发现我们学过的旧知识的新应用场景的过程。

      反思可以检验我们的新知识是否用起来了。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刚学到一个新知识,其实是不多机会用到它的,除非你现在学完就去考试。那怎么创造使用的场景呢?如何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呢?反思就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我们的考卷,但是不反思的人很多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试卷,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只有多了一个检查错题的过程,我们才能对掌握的知识是否牢固,是否利用起来了有一个判断标准。

如何反思?

      既然反思这么重要,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反思呢?

      一是从小事着手。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有大事发生才需要反思。但是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大事发生呢?有大事固然应该反思,但是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候表现突出,离不开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个个小事的积累,所以才说细节决定成败嘛。

      二是将生活案例化。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生活中每天都在产生无数的素材,如果我们能通过反思重新解读我们生活中的事件,从看似普通的生活案例中抽象升华出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具备了“拆生活”的能力。

      三是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反思日记是我们主动对日常行为的反馈,一个人的改变源于他得到了反馈。所以,如果你想要进步,想要用好反思,记反思日记必不可少,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因为坚持才最难能可贵,坚持才能和时间做朋友,享受到复利效应。

        要记好反思日记要做好3个方面。一、明确记反思日记是有用的,没产生效果是自己的问题。二、记录下自己做出决策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而不是单纯记录结果。三、分类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让你的反思日记更清晰高效。

以教为学

      说完了反思能力,我们来看看提高学习能力的第二个方法:以教为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教别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那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样呢?

      我们不妨从下面三点试着解释:

      一、以教促学。要将一个知识或技能教给别人,起码自己要先掌握这个知识或者内容,没人愿意丢脸,所以这就推动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搞懂一个知识点,在教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教别人强化了记忆过程。记忆链条的构建靠的就是重复,所以将知识复述给别人的时候也强化了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三、反馈和探讨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当我们将知识教给别人的时候,别人提出质疑或是新想法,我们在回应别人的问题时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应该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刻意练习的理解都错了,很多人以为只要刻意的,有目的大量练习就对了,这其实极大的误解了刻意练习的意义。

      刻意练习的假设是:要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受试者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这样才能突飞猛进。心理表征这词有点难懂,换个通俗的词应该叫做“脑回路”。也就是说高手的“脑回路”和我们普通人是不同的,比如一个象棋大师和一个普通棋手对棋局的判断是不一样的。而刻意练习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受训者形成这样的一种“脑回路”。

      可能这样说大家还是对刻意练习很迷惑,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具体要怎样刻意练习。

      首先,要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也就是对于最基础的内容要持续、刻意的进行大量训练。比如,我们学英语先要学好每个字母怎么发音,怎么拼写,先扎实的打好基础。

      其次,要将基本知识进行组块。因为我们的大脑的运行内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基础知识组合成一个稍大点的知识单元。比如:将字母组成单词,学习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当然还有进一步组块的过程,将单词组成句子等。

      最后,能力组块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利用组块构建起认知框架。也就是查理芒格提到的一个观点: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想象一下你设计一个算法,将一个信息输入,它能直接得出你想要的结果。构建认知框架和这个设计的算法有些类似,就是通过训练让你建立一个框架,输入信息得出你想要的结果。


DAY 3主题

      提到了提升学习能力具体执行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以及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DAY 3内容

记录

      记录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但是要做好下面两点:

      一、如实地记录过程。因为我们的大脑常常在时过境迁以后对记忆的内容进行重组,而且发生的不知不觉。所以如实记录的意义在于先将发生的事件真实客观的固定下来,再来供我们分析,而不是单靠大脑来事后修改记忆内容,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同时长时间的记录提供了一个跳出眼前局限的视角。人的目光是相对短浅的,不借助记录,我们往往很难跳出短期视角的局限,难以把握事件发展的底层规律。

      二、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记录还要注重对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情绪、感受、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因为一个事情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复盘自己的行为,就要考虑到当时的各个因素。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对思考过程的记录能够在事后分析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再调用所有已学的知识来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这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我们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定期回顾

      定期回顾是放大反思日记和记录的价值的过程。我们既然在反思日记和记录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就不要只利用一下就将它们遗忘在角落里,温故而知新,定期回顾让我们和时间做朋友,从长期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反思和记录,温习旧知识,从过往的经历中发现新的触动和启发,为未来做好铺垫。

      定期回顾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周/月度回顾,在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二、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三、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

      付费购买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提升学习效率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学习的质量和数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对于第一个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买书”或是购买牛人的时间的方式来提高。书籍是一个作者价值的凝聚,是作者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凝聚,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我们通过付费买书实在是性价比很高的事情。购买牛人的时间能让我们获得牛人的经验、指点,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听到牛人的一番指点比我们苦苦摸索很长时间还更有效。

      而要提高第二个因素,我们也可以通过付费购买的方式买来更多时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琐事不得不花时间去做。比如:家里脏了要打扫,如果我们拥有付费购买的思维,而且我们的时间单价高于请钟点工打扫的价格,我们完全可以将清洁工作外包出去,为自己赚到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1)

      临界知识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可信度高,适用面广的硬学科更容易找到临界知识。因为临界知识的核心就是用更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结论来解决更普遍的问题,所以要发现临界知识要到基础的硬学科中寻找,比如化学、物理、数学等。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就开始头痛,大家肯定会想这些学科这么高深,我根本就学不会啊。大家要是这么想就会错意了,因为临界知识的本质要求了我们要去学更基础更普遍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广的范围上用好临界知识。

      所以说,我们可以去基础的硬学科中寻找临界知识。当然这样可能还是太为难大家了,因为一般人对这些硬学科是不感兴趣的,那就更别谈去学这些学科的临界知识了,那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发,无论是营销,策划等都可以先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再往深里学,直到学到了更深层次,更底层的知识,我们再到相应的基础学科中去学临界知识。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2)

      学习临界知识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对临界知识进行论证。

      首先我们要知道临界知识的出处,它是怎么来的,作者如何论证它,比如:“一万小时理论”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你要去找到它的出处;

      其次,我们还要尝试用学到的更基础的知识去解释它,这就是我们找到更底层更基础规律的过程,比如:“一万小时理论”为什么能有作用?运用到生物学的知识去解释它,就是因为大脑记忆的过程就是神经联结变粗的过程,而神经联结的变粗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这样我们就用到了第一性原理去探寻更底层的知识;

      最后,如果我们对这个知识没有解释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再去验证它。这一步是最难的一步,等于我们不能走前人的道路,需要自己去开创一条路。这条路虽然难,而且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假设一定正确,但是这样做培养了我们不断质询,反思探索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临界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可靠。


DAY 4主题

    提到如何用天赋找到临界知识,如何应用临界知识以及用临界知识构建能力圈。

DAY 4内容

天赋和临界知识的关系

      在你的天赋中学习临界知识。要将任何一件事做到杰出都不容易,更何况学习临界知识本来就需要深度工作、耐心专注,而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意志力,还需要我们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天赋就是那些我们擅长做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强大的事情,让我们不自觉的投注精力,感到快乐的事情。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天赋,包括作者在内。直到作者有一天意识到,天赋是需要寻找的,我们花在寻找天赋上的时间甚至还不如一局王者荣耀来的多。如果没有天赋,就用兴趣来凑。

      作者寻找兴趣用到了一个方法: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在一张A4纸上写下所有你想做的事情,所有曾让你投入时间又忘记时间的事情,到最后再汇总,看看你想做的事情有什么共同点,那个就是你的兴趣。

      有天赋的事情是我们自愿去做的事情,我们在这件事上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我们再将这件事情与学习临界知识结合起来,就顺带的增强了我们学习临界知识的动力,让我们能够比别人更早的掌握到底层规律,比别人更快的成长。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1)

        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来应用和掌握临界知识。一个临界知识我们可能学到了,但是“学到”和“做到”之间是有差距,那我们怎么来弥补这个差距,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要关注两个方面:一、大量的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进行练习。二、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

        要做到第一个方面,需要我们利用外部资源来练习。生活中哪有这么多不同的场景供你练习应用临界知识呢?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创造练习场景,从而达到在不同的练习场景练习的目的。比如,作者提到万维钢的得到专栏《精英日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外部资源,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的文章常常有一个套路:“给出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的理性思考”,而且是日更,所以就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场景,我们通过重新界定场景中的问题,然后应用临界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而且我们还能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和万维钢的进行印证,加速对临界知识的掌握过程。

      要做好第二个方面需要我们培养好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抓住问题本质的过程中应用临界知识,实质上就是我们不断抽丝剥茧,不断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质疑,不断的用更底层的知识去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来升级自己的心理表征,让自己形成更高级的“脑回路”,更好的掌握临界知识。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2)

      在预见性认知中应用临界知识。知识的作用无非是三个: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刻意练习中已经应用临界知识来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临界知识如何用于预测未来。临界知识是最贴近世界底层发展规律的知识,而世界在未来的发展依然遵循基本的规律,那我们就依然可以利用临界知识来对未来做出预测,比如人人都会死。

      当然,没人敢保证对未来的预测百分百正确,毕竟未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临界知识就算很强大也杜绝不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对于临界知识的把握和应用,用逻辑去推演事情的发展,对一件事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那相对应的我们可以做的准备也更多,对于我们抓住机会就更有利。

构建能力圈

      能力圈就是那些你真正擅长并且做的好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你要做的比90%的人要好。

      那为什么要构建能力圈呢?想象一下,你要从一个悬崖跳到对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跳多远,你是不敢冒然起跳的。正如查理芒格所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有把握的做事情,先要界定自己的能力边界,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而构建能力圈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为你要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比90%的人出色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而要扩展自己的能力圈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一旦你通过大量的努力构建了能力圈,那就要利用好它。那你就需要明确使用能力圈的一个重要原则:聚焦你要做的重大决策,只在能力圈范围内做出重大决策。因为重大决策的一旦失败的损失太大了,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它的成功,而超出能力圈范围去做重大决策,让我们很容易被非常擅长此领域的人打败,这就增加了我们失败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该要聚焦能力圈,做狙击手,而不是敢死队。

      同时有个问题要进行说明:构建能力圈,只是意味着在能力圈内做“重要决策”,而不意味着不跳出舒适圈,我们依然需要跳出舒适圈,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拓宽我们的能力圈。


DAY 5主题

    介绍具体的临界知识。

DAY 5内容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的底层规律之一,但是我们很多人却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利用这个规律。因为人们一想到复利效应,就想到一个数学公式,而很多时候出于对于数学的恐惧,以及对数学概念生活化的不擅长,我们往往想不到在生活中该如何应用它。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将复利效应生活化。

      首先我们将复利效应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F=P(1+i)ⁿ,在这个式子中要让终值F越大,能改变的变量就只有三个,一个是现值P,一个是变化率i,一个是改变的次数n。

      接下来我们对式子进行解释:

      ①找到不断积累,循环强化的事情。P代表你现在这件事情的价值,P与后面的式子是乘积关系,这个关系其实不足以产生神奇的效果,复利效应的关键在于后面的每次变化率的n次方数,所以在这一个变量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其实是要先找到能够产生后面的式子的事情,也就是找到能够不断积累,循环强化的事情,也就是做了事情A,产生了结果B,结果B又反过来强化事情A,两者之间不断强化,只有找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才能应用复利效应。

        ②注重每一次完成事情A的质量。因为每次事情A完成的质量,代表了“1+i”,而“1+ i”是要进行n次方计算的,我们都知道i的值就算差距很细微,但是经过n次方计算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注重每次做事情A的质量,因为它作为n次方的基数对结果的影响很大。

        ③坚持下去,提高执行次数。最后一个变量就是这个n次方了,这个变量代表了我们做事情A的执行次数,而它需要足够大也就是说执行次数要足够多才能产生惊人的成果。前期执行次数少的时候,并不能体现次方运算的惊人之处,而我们很多人也正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才等不到复利效应发挥作用的时候。

        总结起来,要用好复利效应要做到三件事:①找到不断积累,循环强化的事情;②注重每次做事的质量;③坚持下去,等到执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

概率论

      成功是一个概率性事件,所以成功之前的行为并不一定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我们总是会有一种错觉,认为一个人成功了都归结于他采取了多么正确多么有效的行动,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个人努力,环境影响,运气等,成功不具备一模一样的复制能力,所以不是成功人士给的建议就一定那么有用的,成功具有概率性,你让一个以前成功过的人现在再去做一遍这件事情,他也可能会失败。

      那这么说是不是成功就靠运气就行了,不需要具体的行动和努力?结果显然也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成功的因素缺一不可,而其中最能为我们所掌控的就是我们的行动。

        那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呢?答案是“持续做大概率的事情,为小概率的事情备份。”假如你第一次找到工作的概率是70%,而且这个概率基本不变,那么你坚持两次找到工作的概率就是70%+30%×70%=91%,坚持三次的概率是70%+30%×70%+30%×30%×70%=97.3%,所以如果我们坚持做大概率的事情,我们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就越高。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些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因为这些小概率事件往往出人意表,容易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为小概率事件做好准备,为它进行备份,以抵御或者降低它的损害。比如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会购买一份意外险,虽然没人希望自己会出事故,但是概率是客观存在的,而一份意外险就是为小概率事件备份,它能够让你的家庭多一分保障。

        概率值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现实世界的事件发生概率不是固定的,你所做的个人努力不是没有意义的,你越努力可能让这件事发生的概率越高,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只是先用固定的概率来估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奇迹依然是存在的,而且和你的努力程度有关。

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是探究每件事情的意义,做每件事之前都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这有助于我们看透问题的本质。

        我们思考问题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what,这个层面讲的是事情的现象和成果;第二个层面是how,这个层面是事情的方法和措施;第三个层面是why,这个层面是事情的目的和理念。中医有一个理念叫“对症下药”,这个理念对于我们解决问题也一样重要,首先我们要明白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明了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不断的对问题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你在追问的过程中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

      明了事情的目的有助于我们提出更好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比如:拖延症的本质是对完成事情难度的恐惧,我们拖延的恰恰是我们不擅长的事情。那针对这个本质我们如何解决?就是接纳并正视我们对不擅长的事情的恐惧,但是别为其所动,而是要行动起来,当我们行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如此难以完成,虽然完成结果不一定多好,但是行动起来事情总有完成的时候,而且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进化论

      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核心观点之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墨守成规,不思求变,只是人类社会的淘汰没有这么残酷,所以我们就算不适应环境依然可以生存下去。比如现在依然有很多父母抱有让孩子去体制内的想法,因为他们的认识依然还停留在公务员稳定的层面上,但是却没有看到时代的快速发展,公务员的薪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况且现在的稳定不意味着未来的稳定,墨守成规如何适应进化的世界。

      实际上进化论的核心理论就要求我们不断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拥抱改变,与时俱进。要进行改变的前提是你是否意识到了环境已经变化,常规已不再适用。而要做出判断的前提是你得具备信息优势。如果你不能收集到足够多足够有用的信息,你就不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判断,因为你所接受到的信息告诉你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的,所以也难怪我们的父母依然保持以前的观点,因为他们没有接收到足够多的信息改变。

        要具备信息优势需要你找到人脉中心,到信息聚集的地方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大佬鼓励年轻人到大城市去,因为大城市聚集了足够多的人,而且具有更强的信息聚集效应,很多趋势的变化都最先在大城市出现苗头,而位置比努力更重要,风口上的猪都能飞,当你在一个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中,即使你表现平平,依然能跟着浪潮一起上升。反之,就算你再优秀,在一个下行的行业中也只能苦苦挣扎。

      但是人真的找到了风口又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当前安稳的生活去拥抱变化呢?很多时候你不是死于不知道,而是死于知道的太多,难以做出决定,那我们如何破局?答案有三:一、祈祷自己天生具备冒险的基因;二、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背水一战一旦失败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我们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先用小成本去进行试验,发现事情真的具有可行性再去加大投入,就能降低我们失败的风险;三、模仿优秀先行者。一些先行者在变异的过程中获得了优势,那我们去模仿他们也能生存下来,比如:国内的很多公司一开始都是模仿外国公司才发展起来的。

系统思考

      世界的运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且复杂的系统变化。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认清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思考的第一个要点是关注关系,而非个体。比如:魏则西事件,人们常常得出的结论是百度和莆田系医院有多坏,这样的结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单纯将事件的发生归结于人的品行好坏显然不能为以后的事情提供借鉴。那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因为系统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比如魏则西事件中的系统关系是这样的:

      1.A(百度)推荐B(医院)给C用户。

      2.用户C看到B的概率越大,B越赚钱。

      3.B越赚钱,越愿意加大推荐费用给A。

      这个系统模型就产生了一个循环,于是导致了事情发生。所以A在系统中扮演者一个中介的角色,而且很可能它并不知道自己推荐给用户C的医院B有多烂,因为这个系统并没有反馈机制。

      反之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的系统所产生的效果将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在淘宝上购物,卖家都很注重买家的评价,因为买家一有差评就能让以后所有的购买者都看到,这将对一个产品的销量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反馈机制的存在,这个交易系统的用户权益将得到更多的维护。

      我们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解释问题为什么发生,将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以及对以后防范此类问题找到关键解,从更本质上解决问题。

二八法则之于人脉

      二八法则其实是一个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法则,也就是说在一个系统大致稳定下来以后,一定会形成一个局面:20%的人占据80%的资源,而80%的人共享20%的资源。

      二八法则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空间,作者只在这里谈到了它在人脉上的应用,那我们就姑且来看看它在人脉上是怎么起作用的。

      人脉的作用其实是信息的交换和资源的共享。根据二八法则我们要构建足够的信息优势首先就是要找到那20%的人脉中心,总有一些人他们认识的人就是比普通人多的多,那么和这些人产生联系就更具有价值,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你要尽量的将你的人脉网络构建成蜂窝状,换句话说就是要联结不同领域的人,避免过多的重复信息。

      但是光有联系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别人愿意帮你才能发挥人脉的作用,而让别人愿意帮你的原因是两个。第一是你得具有价值,因为人脉的本质是资源和能力的共享,如果你不具备共享的价值,那别人凭什么无偿的帮助你?第二是你要将你与别人的联系从弱联系变成强联系,也就是你要和别人深入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点头之交或者微信之交的层面。

      在人脉领域应用二八法则有助于我们产生竞争优势。当我们拥有更多领域的人脉时,我们就能调动更多的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有了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合作,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让我们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尽力的向20%的人靠拢。

安全空间

      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我们常常对小概率事件缺乏防范意识,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我们常常没有预留足够的安全空间来应对它。

      安全空间是指我们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应对极端情况而预留的应对空间。

      预留安全空间有三个解决思路:

      一、冗余备份。为了避免小概率事件将唯一的事物摧毁,让我们全盘皆输,我们要进行冗余备份,比如我们的两个肾,两个眼睛等。冗余备份又分为完全备份、关键节点备份以及解决方案备份。完全备份就不解释了,关键节点备份是指我们为了节省成本,只对关键节点进行备份,而忽略次要部分。解决方案备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lan B,这是应对突发状况的有效方法。

      二、精简决策。这个思路是告诉我们别胡乱做出决策,要打有把握的仗,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要在能力圈内做出重要决策,降低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构建反脆弱的系统。系统的性质是不同的,有些系统天生脆弱,一碰就碎,比如玻璃球;而我们要改变这种系统状态,构建一种反脆弱的系统,让系统的抗击打能力增加,反脆弱是指遇到极端情况后能够自动恢复,比如橡胶球。

统合综效

前面提到了一些具体的临界知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问题并不能用单一的知识进行解决,而是要将各个知识综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这就是统合综效的意义。这个世界足够复杂,每个因素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又彼此产生矛盾,应用统合综效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只是告诉大家知道这个观点就行了,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结语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之于学习而言,在于其呈现出来的两个极端:一是学习之易,二是学习之苦。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接触到学习资源越来越容易,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但同时学习之易的背后是学习精深之难,要建立深度的认知,永远需要耐住学习之苦。惟愿各位吃吃学习之苦就好,别去尝试生活之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