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夜之间,朋友圈“人到中年”。
一篇叫《人到中年,职场半坡》的报道,把职场老兵进退两难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冯唐写《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又把中年男人的热门标签捋了一遍:头秃腹流油,黄段三百首,佛珠腕前绕,金链水上漂。
女同胞们幸灾乐祸,男同胞们心有戚戚,连那些昨天还一口一个“本宝宝”的,忽然也开始中年危机。
能撞见这种神奇的变化,可能也预示着某件细思恐极的事:我也年纪不小了。
但在对中年大面积的唏嘘惆怅恐惧慌张里,有一个关于年龄的故事,承包了我今年的感动余额。
2
2016年11月,澳大利亚斯帕,在一场世界级的田径赛事上,中国代表队获得了4x400米接力项目的冠军,并创下比世界纪录快8秒的佳绩。
然而,这场堪称奇迹的赛事,却有一些吊诡的地方。
比如,鸣枪之前,参赛选手互相嘱咐,说的话都是安慰:“注意身体啊。”
再比如,4x400米接力,男子世界纪录是2分54秒29,女子世界纪录是3分15秒17。而这支队伍的赛果是8分25秒23。
汪锦标、孙桂本、王志勇、苏朋学,这四名接力选手的年龄加起来超过340岁。他们参加的是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组别是85岁组。
3
苏朋学,老北京,今年90岁,依旧思路清晰,声音洪亮。
跑步是他一辈子的爱好。65岁那年,他去参加比赛,看到国外的老将们身姿矫健,当即立下心愿:要拿冠军,破纪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每个年纪都哀叹怨怼的年代,这种诗句都快流露出荒诞的意味。
可苏朋学不认命。因为个人成绩达不到破纪录的要求,他转向接力赛,目标很明确:再找3个8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能在赛道上顺利跑个400米。
当年参加市级长跑比赛,前十名卧虎藏龙,苏朋学打算联系一下旧人。结果,5个人“走了”,3个人失联,还有一个好不容易找着了,瘫着。说起这些,苏朋学苦笑,带点物伤其类的忧思,但转眼又咧开嘴:“人老心不能老。”
4
老人在跑步中收获了快乐。网友也善意地把他们称作“中国爷爷天团”。
可萃取自生活的快乐,从来没有那么容易。
苏朋学和孙桂本上了主持人陈晓楠的《和陌生人说话》,讲述跑步的另一面。
孙桂本出来跑步,得瞒着家里。妻子多病,家人担心,他又割舍不下对跑步的执念。
有一次,孙桂本跑到“昏菜”,扭搭扭搭走到街边的副食品店,买了四个鸭梨,逐个吃掉,才有力气站起来,继续扭搭扭搭骑着自行车回家。
不少次讲到不为人知的背面,主持人陈晓楠半试探地问:“运动救了你。”孙桂本眉头一皱,嘴一撇,“对了!”比起天然的通达,这种无奈中的乐观,更加打动我。
苏朋学的故事更戏剧性。2003年,老伴半身不遂。为了继续练长跑,又不耽误照顾老伴,他在家里楼梯和电梯之间6米左右的距离来回跑步,每次要跑3个半小时。几百圈,几千圈,就这么跑。
陈晓楠问:“您当时自己照顾老伴儿很累吧。”苏朋学说,老伴的病,也和照顾他及四个孩子有关。她对家庭付出很多,自己做这些也是应该的。说这话的时候,他一直在笑,可笑着笑着,就带了哭腔。
2013年,老伴走了。生前,她不曾跨出国门。苏朋学继续跑步、参赛,上哪儿都带着老伴的照片,“也算是带她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也让她看看您站在冠军奖台上的样子。”陈晓楠说。“对。”苏朋学回应。
这一句“对”里,我看到了命运留给人最丰富的表情,也想到了泰戈尔说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5
这期腾讯新闻和《和陌生人说话》发起了一个应景的主题叫“重阳不老”,鼓励大家分享身边励志老人的故事。片尾的文案也有一句特别动人的话:岁月苍老了青春,却带不走他们的热情、勇气和决心。
受这期节目触动,我对更多老年人的世界产生了更多好奇,也看到更多充满力量的故事。
77岁的李开显通晓多种乐器,每晚还进行网络直播,在线人数最高曾达到8万人,粉丝也超过了50万。为了让直播的效果更好,他还学习调整灯光、实时互动。当普通人慢慢变得保守畏缩,李开显的尝鲜求新,本身就是一种勇敢。
网上还有人提到,北京知名的东单球场上,有一个张老大爷。老大爷像是“扫地僧”般的人物,不仅能在场边给出“指导意见”,偶尔还亲自上阵,传闻曾连续命中40个罚球。
以前提过,在上海长乐路轧马路,看到一对体面斯文的老年夫妻,一人握着一个冰激凌,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下,有种忘我的甜蜜。虽然这狗粮撒得满天花雨,可在我心里,世事变迁,我心永恒,也是市情中的不老传奇。
6
我一直强调,中国的社会对衰老怀抱一种普遍的偏见:落在自己身上,害怕得不敢正视,降临在别人身上,嫌弃到无以复加。
同样是缺乏自理能力,幼儿会视作可爱,老年则要和恼人划上等号。好像孩子有无限的未来和可能性,就值得更多的关注。而老人寿数渐少,活该被扫进幽暗的角落乃至垃圾堆。
可是,变老这件事,并不只是生理特征。说得更彻底一点,真正的老去,未必和年龄挂钩,反倒是从放弃自我成长那一刻开始的。
我见过太多在30岁就老去的“年轻人”,可苏朋学和孙桂本们布满皱纹的脸上,却写着“宛如少年”。
他们的世界纪录,比年轻人的慢了两倍还不止,但是数字背后,多了一种时间的力量,一种跨越重重障碍之后的人性之光。
不肯服输的倔老头们,看得人心潮澎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重阳不老”,看到脆弱又强大的人如何蹒跚着跋涉岁月,看到我们这些未老的人,应该怎样面对现实,又怎样走向远方。
在这个意义上,这期《和陌生人说话》乃至“重阳不老”的精神,是我见过最好的重阳节贺礼:不止于每年一度例行公事的糕点和问候,不把敬老爱老当成一种外加的道德责任,而是由内而外地审视老,以及老这件事仍旧能给人生带来哪些美好。
老不丢人,怕老才丢人。
7
孙桂本说,自己的岁数是股票代码。怎么说呢?股票好坏跟代码没关系,身体好坏跟岁数没关系。
在全世界范围里,要组织4个85岁以上的老头参加接力赛,都是极其困难的事。
可四个老头约好了,要继续跑下去,打破90岁年龄段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