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取向与教学成果培育
——基于基础教育现实的思考
报告人:孙锦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西师大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
时间:2021年7月27日上午
要有自我意识,自我,要有教育的观念,
提纲
一、基础教育的现实反思
二、理解教育的基本框架
三、教研工作的应然取向
四、教学成果的培育建议
有人报道了你,你发表了期刊文章,要有学术文章支撑。四年一届
站长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让学校语文数学有所发展。
项目化学习和教学,一二年级就带学生种菜,劳动教育。何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是为了教育而劳动或是为教育而劳动。(陶行知,威廉),站在教育的角度组织学生劳动,一年级学生认虫子认植物,二年级发豆芽、三年级种桃子、四年级种葡萄等。都不会就去查资料,学生把爷爷奶奶请来教,每日观察拍照写日记,种植的去买。(目标100)看哪个小组能买到100元,还和外地(东京、高雄等)学生一起种植,交流。要的是过程,听说读写,种菜是个载体重在过程,时刻记住这个劳动是为了育人,为了教育。国家级一等奖,奖励50万,正高老师。
用智慧开启,找准点 进行科研。
要有研究人员的支持!如有需要可以找孙老师。
确实需要想想今天的教育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教育与什么捆在一起?教育为谁服务,以教施政,教育没有自己 。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
论文文字表达和逻辑。理性水平很低,说口语,我们的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学生不会阅读,不会表达。大学上课,学生最等待的就是划重点的那一刻。有两类文本,一类是教科书,另一类是小说、诗歌、等各类文学。西方国家更多的作家都是来源于他们的特殊职业,国内作家大部分是是专业作家。学生学习不在于接受,更多是在于发现式学习。
体育心音动作技能,这个学科最重要的掌握运动技能。
课改与改课两趋同
德育与训育混一谈: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活动,发发美篇很多都是表面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关注学生真正的心里和德育教育。现在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但中国自古以来全部的教育内容都是“德育”。为什么大家现在都感觉“累”,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性“善”。 学校不去调整“德育”教育,“善”道德伦理,“善”技术上的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人之初,性本善。”,如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那反而是不善。大家为了更好的呈现“伪善”,便会做表面工作。
因为我们都没有引导人的自律 ,所以很多“德育”变成了训育。
无私“德育”转向有私“德育”,当今社会能做到利己不损人就很好了!
日本对教师非常尊重,其他行业都有统一的衣服,比如:公检法、医务人员、清洁工、保安等,目前唯有教师还没有。
,
学生带父母血型就读,A型听话,B型调皮,O型当干部,AB型天才但内心很封闭。
五育并举:人,知和行,知情意行,德智体美劳,自由。可以干自己自己喜欢干的事。最好的自由式是既自在又自由的。
中国汉字“心”字用的多,最重要的不是心而是人的脑袋,心是供血的,人的脑袋装“智美德”。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只对熟人有道德感,但现在不仅是杀“生”也杀“熟”,若干年开发商的房子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虽然今天讲的与数学学科练习联系不紧密,但对人性教育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让“真”成为“善”和“美”的基石
现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还停留在感性欲望情绪层面,如能够抑制情感得到的东西就很优秀了。第一个层面人与己,怎么来解决自理,一个是时间的自我观念,一个是空间的自我打理。人可以控制或延缓对欲望的作用。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是处理和社交小达人,看这个孩子。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最主要的是
育分?育人?
语文没育到人,得不到分,数学没育人,但通过反复操练,还是可以提分的。
个人?团队?
真正的师徒结对是怎么样的呢?你不用老听我的课,但你随时做好准备,我来听你的课,听课后,你有时间,我们就来交流。
真正得的团队是在实战中形成的,老师下了功夫就到位。
师本?校本?
学校有自己教学校本方案 ,无论哪位老师来,都能把学生成绩较好例如:吴丰强老师在广东高中语文平均分110多分。要探索出自己本校的教育方法,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