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际递减效应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家的饭不好吃,别人家的饭好吃,这就属于边际递减效应。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学生面对批评和表扬,也会出现这种效应,过多的批评,学生已经麻木了,所以我们家长和教师经常会感到,某某学生屡教不改,天天说也不听。面对表扬也是如此。所以在教育管理中,我们不要做喋喋不休的教师,把批评和表扬用到恰当好处,了解并利用它,我们对待生活和自己的心理就少了一份惊慌失措,多了一份把握。
二、三人成虎
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大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都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在路上开车,路上会有直行待走去,如果别的车辆不走,其它车辆估计也不会走,只要有一辆车向前行驶到等待去,其它车辆也会行驶。那在教育管理中,我们怎么用好这一从众效应呢?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班级环境、教室环境、寝室环境、食堂环境等等,如果我们把每一处都创设成我们需要的环境,那么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这一环境要求时,带动其它人员也慢慢遵守这一规则,情况会不一样,但是,教师也要善于防止从众心理所产生的负作用。
三、社会组长和社会干扰
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现象对教师的启示:1.根据任务类型确定完成形式。在分配学生任务时,一般简单性的任务应该明确分工、责任明确,让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复杂性的工作则应该在集体讨论后给其单独思考的机会。2.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喜欢独自学习,就要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减少社会干扰,而有些学生喜欢和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完成任务,则应该为他们多设计和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因受益于相互鼓励、启发,而产生社会促进。
四、群体去个性化
作为一种宽容的艺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去个性化”教改学生的问题行为,感化学生。记得上学期一个学生对我说,别人刚刚还他的40元钱放在课桌上,下课一会的工夫不见了,这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加制止的话,下次有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一边让丢钱的学生再在自己课桌周围找一下,一边对全体同学说,某某的钱在课桌上放着,他找不到了,大家帮忙找一下,谁捡到了就给他还放到课桌上就行,不用给老师说。一天后,学生说在他的课桌上发现了两个20元的钱,正是他丢失的40元钱,解决了丢钱的事情,也给了拿钱学生面子,希望以后不再出现拿别人东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