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 王俊杰猛
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一阕蝶恋花,揭开了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神秘面纱,李清照写情,比朱淑真写的更好,只是,国仇家恨,让李清照没有闲情逸致去谈情。
李清照虽然是特立独行的才女,可并不古板。看李清照31岁时候的画像就知道了——削肩细腰,一口风都吹得起的样子,典型的古典美人。李清照是位才女,这点,一千年来就没人否认过。可她毕竟是个女人,一个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这么多眼球盯着她一个人看,她还必须得漂亮才行,就像林徽因。宋代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美女看腻味了,审美疲劳,所以女人们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凤姐就是。可宋代还是个正常审美的年代,而且审美的口味还非常挑剔。女人,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双全,秀外慧中,才符合当时人们对才女美女的审美期望。
第一,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李清照的长相肯定不差,因为《宋史》说她的父亲李格非“俊逸异甚”,长相非常英俊,是个大帅哥,苏门四学士之一。女儿长得像父亲,老百姓都这么说:子女智商继承母亲,相貌继承父亲。所以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夫妻相配不应该是郎才女貌,而应郎貌女才——娶媳妇要娶学历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长得帅的。
李清照运气足够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双全,无论继承哪一方,她都是个大美女。更何况,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开始官运亨通,应酬很多,来往交际的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儿从小就很聪明,诗文歌赋无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为这个女儿感到骄傲,所以,他和朋友们之间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带上李清照,让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些个名士才子哪个不是“审美”高手?如果李清照仅仅是聪明伶俐,长相却很对不住宾客,李格非敢把这个小丑女带出去到处招摇吗?就凭这一点,李清照就算不是个绝色美女,至少也是个非同一般的美女。看看李清照的词就知道,李清照对自己的美貌那是相当有自信的: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结婚以后的事情,看,春天的花开得多漂亮啊,鲜红鲜红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买了一枝最漂亮的来插在头发上。女为悦己者容啊,戴花总不是为了自个儿照镜子孤芳自赏吧?给谁看?当然是给她的丈夫赵明诚看了。怕丈夫说自己还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鲜花斜斜地插在云鬓上,在老公面前扭过来晃过去,一定要老公说说看:到底是老婆漂亮,还是花儿漂亮?
第二,从当时的审美潮流来看,李清照的长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审美眼光,又符合我们21世纪人的审美眼光。宋朝跟唐朝不一样,唐朝是以胖为美的,现在的人很难赞同。
但是到了李清照的时代,审美观已经进步了,宋代是以瘦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连写诗作画都很崇尚“瘦硬”美,比如宋徽宗的瘦金体。所以宋代文人笔下的美女也就一个赛一个地瘦:比如说欧阳修的“清瘦肌肤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苏轼的“冰肌自是生来瘦”,黄庭坚的“抱琵琶、为谁清瘦”,秦观的 “消瘦、消瘦”,周邦彦的“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
男人们这么喜欢骨感美人,时代风气就会按照男人们的喜好来打扮女人,毕竟,社会是按照男人的趋势发展的。李清照虽然是才女,可是在审美上却是符合大众化的。李清照有个相当有名的外号,叫“李三瘦”。因为她在词里,写过三句带“瘦”字的经典名句:一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另一句就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词,有的是说花瘦,有的是说人瘦,还有的是说花已经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总而言之,李清照是标准的骨感美人。
虽然李清照的骨感美人最终被她的才名所掩盖,留传下来关于她的传说都是她的诗词,她的情怀·,她的曲折一生。但是无论任何朝代,对一个女人的评价,总是从容貌开始的。女性的美始终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德容言功,外表的重要性,仅次于品德,而高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