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肖战参演的新剧《王牌部队》开播,角色名——顾一野。
今天看的时候剧里有这样一个场景:连长拍着高粱的肩膀说,如果在顾一野和你之间选择留一个,我会选你。因为顾一野太优秀了,他有很多好的选择,而你,只有这里。
是的,有人因为太过优秀而被弃选。
生活里其实也见到过很多这种事情,明明原则上是择优录取,却最后成了照顾弱者的理由。出于人性化考虑没错,可却给人一种可怕的结论——优秀有时是一种错。
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老师觉得你悟性高不用开小灶,上司觉得你都会能者多劳,就连父母都觉得你有出息不必额外关照。于是,从小到大,你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大家惯性认为,你聪明,你能干,你都有,你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需要。反过来,因为你比别人强,所以你要的都能自己争取到,就算有福利,也先给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我想不通这是什么逻辑,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
优秀,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是个体自我超越的产物,不是跟别人攀比的筹码,更不是利益分配时用来抵消的借口。
努力的人未必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努力过!
一个笨人刻苦努力没有好的成果大家给他加油打气,而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获得却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什么时候评判成败的标准不是看结果而是看努力程度了??!
我是不赞成优秀者所获更多因而随意剥夺权益减少福利的思想逻辑和行为方法,因为这样会滋长平庸之人不够上进之心,既然拼命和不拼命都差不太多,谁还会努力去改变!
我算是平庸之人,以前很多事不懂,就以为人家成功是出身好运气好甚至长得好!随着这十几年的工作和社交,慢慢发现,每一个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我自己也是,从说话没有逻辑到现在侃侃而谈,收放自如自圆其说,是靠着两年的时间,每天早晨半小时的《得到头条》和《樊登读书》开悟思想丰富知识的。工具性的知识,细腻的情感分析,从一开始的慢倍速到现在的两倍速,耳朵听力明显更有辨识度,更好用。就这样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积累到一定量,就能产生质的飞跃。
又到年底了,很多人也开始想自己的新年愿望,来年计划。切记不要写空泛的想法,一定要用具体可量化的文字来确定,越具体越容易实现。比如想买车,要想好买什么品牌,多少钱,主要考虑功能有哪些,油耗怎么样,后期保养维修费用什么档次,什么时间买优惠,打听打听熟人有没有卖车的听听专业人士建议……
好吧,废话太多,扯远了。
优秀没错,走在变优秀的路上,总会有同行者,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