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百鸟朝凤。
5月13号,正好是方励下跪事件的第二天。下午买票,只有最晚的一场还有空位。屏幕很大,让人恍惚以为走错了影厅。加上座位靠前,就算窝在椅子里,也需要仰着脖子看,整个过程极不舒服。
这我想起前几年看许鞍华的《桃姐》,影厅很小,来看片子的都是阿姨伯伯这类年纪的人,一个小影厅,被填得满满当当。那是我看的最舒服的一场电影,虽然费劲看字幕听粤语,但整个人像被周围包裹着,特安心。整场下来,没有人讲话,只有电影窸窸窣窣播放的声音,像一个人在身旁低语。
一部电影,配上舒服的环境,加上一个合适的人,就是一部好电影。
方励一跪,网上分成两派,争得不可开交。有人拎美国队长出来吊打,有人把这一跪称为“道德绑架”。那么,商业片错了吗?美国队长错了吗?方励错了吗?情怀错了吗?
都没错。商业片没错,只要是在符合市场逻辑下的公平竞争,谁能抓住眼球,谁就能赚钱。
方励更没有错,作为在中国电影市场浮浮沉沉多年的人,他哪能不懂的这一跪会带来什么效果。你可以说他深谙此道,他同时也知道会招来多少诛心之箭。
正是因为他太了解这个市场,所以他这一跪,才更让人心生敬意。如果我从不知道这部片,就凭这一跪,我也愿意买票去看。
情怀更没有错,一个屌丝,加上情怀,可能会变得有趣;一个商人,加上情怀,或许会卖更生动的产品。人有了情怀,就像朽木生了新芽,算是有了一线生机。情怀产生执念,推着人往前走。情怀从来没有错,情怀是伟大的源动力。
但毕竟,这个方法不长久,也不一定谁跪都有用。没办法猜测吴天明吴老如果在世,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尊重市场和不“跪舔”并不冲突。斯人已逝,徒留叹息。
说回这部片子本身,这部片子很老,在信息爆炸的现在,他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再到题材——唢呐,都是滞后和脱节的。你并不能把他和《大圣归来》比、和李安比,吴老就是安静的讲了一个自己想讲的故事,讲了一种文化如何消亡,这部片子必然不会获得好的市场反馈。
那么,谁错了呢?
方励下跪之后,包括万达在内的大咖纷纷发表声明,增加排期,力挺这部片。但没有一个院线表示之后要开拓文艺片、小众片的专属院线。很简单,太难,而且恐怕不会赚钱。
中国的荧幕数有3万多块,但没有一块是专为小众人群服务的。院线要活下去,就不可能光靠文艺片吃饭。这个群体太小,撑不起来一个市场。
如果像法国那样,评审委员会筛选,国家补贴的方式来支持文艺片呢?恐怕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就不讲了。
这部电影我说不上喜欢,我没有办法集中精力看完,《百鸟朝凤》上的一切都太遥远,太慢。这导致我经常跳戏,没有办法融入到电影中去。
如果一个传统的东西无法延续,就让他踏踏实实待在博物馆、民俗馆,待在回忆里。有的东西,没了就是没了。有些东西是好,但就是喜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