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和普通人之间只差这一个概念(9)

记忆的过程

昨天文章写了记忆的定义和记忆的种类,今天写写关于记忆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

  • 记忆是通过编码/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 记忆发生的时序是先记后忆,记包括识记和保持,忆指再认和重现,因此整个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个环节。
  • 三个环节的关系是彼此联系和完整统一。没有识记,就谈不上保持;没有保持,就无法进行再认和重现。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而再认和重现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

一、识记

识记定义:

  • 识别并记住事物,即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知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 包括对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 是记忆过程的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识记种类:

  • 按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 按识记的材料: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有效识记的策略:

  • 增强目的性,提高主动性、自觉性
  • 提高对于识记材料的理解水平,弄懂弄透
  • 多种分析器协同互动

二、保持

保持定义

  • 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 以识记为前提,其效果又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表现。
  • 保持不是被动的过程,随着时间推延,褒词的内容发生数量和性质的变化,从而体现了人脑对识记材料的主动加工。
  • 以往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都对保持过程不断发生影响。

保持内容的变化

  • 数量的变化
  • 随着时间推移,保持量随着时间呈减少趋势。
  • 质量的变化
  • 内容更概括、简约,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
  • 内容变得更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 内容变得更详细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总之,保持不是被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在个人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积极的创造过程。

遗忘

  • 遗忘:对于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变现为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 类别:
  • 永久性遗忘:不在复习时,永远不能再认活回忆。
  • 暂时性遗忘:暂时不能恢复记忆,以后还可能恢复记忆的一时性遗忘。
  • 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 原因:生理和心理
  • 遗忘理论:干扰学说、消退学说、压抑说、提取失败
  •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 材料的意义与作用
  • 材料的性质:熟悉材料>形象材料>言语材料>无意义材料
  • 材料的数量
  •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150%
  • 材料的序列位置:首易记,不易忘,中偏后最差。
  • 识记者的态度:情绪、动机、兴趣等。

有效复习的策略

  • 及时复习:6小时、1天、3天、1周、1月
  •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
  • 尝试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 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 形式多样化

三、再认和回忆

再认和回忆定义

  • 再认:重新把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确认活识别先前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 相对于回忆来说,再认更容易些;

  • 再认速度、确信度、精确性取决于条件:

  • 对旧事物认识的充分程度,保持的巩固程度;

  • 原识记事物与当前感知事物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越便于再认;

  • 个性特征:场依存和场独立型人的不同。

  • 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在行动上复做的过程。提取先前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 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 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有效提取的策略

  • 联想:
  • 接近律: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
  • 相似律:春天-生机、繁荣;苍松翠柏-意志坚强
  • 对比律:黑白、高矮
  • 因果律:阴天-下雨
  • 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是回忆的重要策略。
    借助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情境策略:呈现与记忆内容有关的情境线索,将有助于记忆的恢复。呈现的情境与事件或学习发生的情境越相似,恢复就越容易。
  • 再认策略:在回忆时,可有意想象一些与回忆内容相似的事物,然后从中再认出我们所要追忆的对象。一旦我们想出的事物中有回忆对象,就会较容易地将它识别出来。
  • 延缓策略:在苦苦思索而回忆不起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暂时停止回忆。延缓一段时间以后,等抑制解除了,再进行回忆。此时,要回忆的事情便可以油然而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