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昨天翻看学生试卷后的一些感悟。
我是直接看的作文,看到其中一篇作文的时候,自觉就告诉我,一定是那个学生的,果然,翻过来就是这个学生的名字。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不是因为字迹,而是他的这篇素材,从开学写第一篇作文用到了现在。这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学习上有很大一块空白,但我要求他语文上一定要写,所以他也总是尽力的写满。
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的基础不行,作文很白,甚至语句不通,但是他的这个素材让我认可,虽然不是新颖的素材,但也中规中矩,对他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时候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就这一篇作文,反复练习呢?我找了这个学生单独谈话,给他提了最基本的要求,保证语句通顺,叙事完整。然后就他这篇作文的素材,跟他分析了一下都能用在什么主题里,怎么用。
我不知道他听明白了多少,但我看了他后面的作文,基本上只要能用上,他就会用这个素材。就这样反反复复的用,用到了现在。
这次他还是用的这个素材,但是这篇文章和他的第一篇文章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语句通顺,叙事有头有尾,甚至还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对于一个作文二十多分的学生来说,已经很好了。
我是个易于满足的人,我觉得语文学习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所以我不觉得他这样的进步很慢。唯一的遗憾的是,中考越来越近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但这个学生让我看到了反复练习的效果,并且是在一个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力不强的学生身上。这说明了什么,我想到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也这样反复的去打磨一节课,会不会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