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坐在阳台的露天书桌边,淅淅沥沥的冬雨敲打着雨蓬,和着外面街市的喧嚣,叩击扉。抬眼是周遭灯火阑珊的高楼,丝丝凛冽的寒风让头脑无比清明,却有些许异乡的疏离。
打开群里的一张张鲜活的照片,白日里家族宗祠竣工曁开光迎祖仪式的画面一帧帧重现,曾经的如花美颜和热血少年,如今已是风尘满面,两鬓星霜。人生短暂,白驹隙当我们不经意回首,才发现岁月的风刀雪剑最是情,令人感慨万千,不胜嘘。
记得那时还是个青葱少年,离家的时候远不知这一别将是千山万水,再回头更是千难万难。
那时候真的叫贫穷。郭家塆周围草木稀疏,冬天的青杠叶和黄荆条都几乎被每家每户搜刮作为柴火,连田埂上长满铁线草的地皮都被铲回家当做肥料。几分薄田几分瘠土怎能养活一家子大小几人?还记得一件花格子的棉袄,从我大娘到二娘到三娘到四娘,最后穿到我身上已是补丁丛生。为了过年的那一顿肉,值得我们用一整年去盼望,“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子没得钱”,朴素的童谣,至今还回荡在耳边。
于是,在本就贫困的日子里,为了一点点田间地头的小利,今天你嫌我多占了你一绺田,明天我觉得你偷了我一只鸡,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常常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满塆皆知。大人们在想尽办法填饱孩子们的肚子,而孩子们却无法理解大人们的争吵。
于是,夏日的竹林,秋收的晒坝,围谷山,滑石磄子,堰塘,大石窟、大滩河,这些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男孩子爬树掏鸟蛋,打弹弓,滚铁环,打纸包,掺烟盒,下河凫水,泥里翻土里滚,女孩子们则要显得优雅得多,她们欢快地跳着“房子”,围成一堆抓石子,或者排
着队跳皮筋,嘴里还唱着“马兰花开二十一”之类的歌谣。那个年代,大人们是坚强的压抑的,而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天真的。
记得那个帅小伙看了一遍《少林寺》就一天到晚要练功;隔壁的幺爸则被逼着背药书,偶尔还故作潇洒地操练一下毛笔字;还有一个家伙要是放在古代应该是个神射手,手拿一块石子连树上的鸟都打得下来;更有一个懵懂的傻小子一天喊着“炮打翻山象走田”来跟我下棋,尽管输赢实在是缺乏裁判不好定;还有萌女子们会在自己家里召集一帮小丫头裹着床单模仿大人们唱戏…
然而这一切都已过去。迫于生计,长大的孩子们逐渐离开那片乐土,
踏上未知的前程。只为生活能过得越来越好,让父母长辈少为我们操劳。郭家的孩子们开始远离故土,奔赴他乡。我不知道当初每个孩子离开的时候是不是都像我一样不知悲喜,但我相信,他们的行囊里永远会装着一件东西,他的名字叫乡愁。
陌生的城市,喧闹的街头,现实的人际关系我们面对过多少冷眼和嘲笑?在家留守的亲人们一年年望眼欲穿,盼望着亲人们安好的消息,还要默默辛苦地守着那片家园。
在新疆的时候,每每看到从乌鲁木齐开往成都的火车,都有一种往上爬的冲动。无助地在深夜里醉酒的时候,想起故乡的亲人,无数次潸然泪下。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的根在那个叫郭家塆的山村。
再次回到郭家塆的时候却是失望的,多数老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
怀着近乡情怯的忐忑,站在祖祖的墓前,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哀,那些童年的玩伴们都分飞天涯,留守的老辈子们大多已是步履蹒跚,身形佝偻。我才发现那个记忆中的乐园已经渐行远。
后来,爷爷婆婆也相继离世,尽管他们最终也算是叶落归根,但没有躺在老屋的床上跟自己的人生告别,我想一定是他们此生最大的遗憾。
常常在想,尽管在所谓的大城市里生活,我们就真的成了这个城市的主人吗?这个城市的历史和血脉和我完全融合了吗?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拥有的只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笼子。
这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自然的阳光和泥土的芬芳,没有漫山遍野葱翠的树木,没有潺潺流淌的小河,没有吟唱的蝉鸣和浓郁的稻香,没有水田里翻飞的白鹤,没有氤氲在朝雾中的袅袅炊烟,更没有妈妈站在阶檐下喊我们回家吃饭的呼唤。
我才明白,我们的身体虽然已在这座城市居住,但我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城市只能叫家,而那个叫做家园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一直认为比起故乡,或者是家,家园这个词应该是中华农耕文化里最有温度的词语。只有这个地方,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能得到安放,让我们和自己的祖先和后辈都能一脉相承。高天厚土,渔樵耕读,光宗耀祖,悲欢离合,都包饱含血脉亲情,一代代在家园上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园是一个家族的共同的家,是几千年宗祠文化最丰硕也最厚重的果实。而这些年,随着老堂屋的颓败,郭氏祖宗们的魂魄不聚,念力不昌,又怎能德泽后世,福佑子孙?郭家塆的孩子们早已失去了最宝贵的家园。
所以,我要十分诚挚地感谢重修郭氏宗祠的老辈子们。短短几月,宗祠竣工,开光迎祖,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对祖先们无比的虔诚和热爱,治好了我们这些郭氏游子们的心病。
我特意带着未成年的儿子参加了这次仪式,是想让他从小感受这种家族文化和家园情怀,作为一个中国人,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
我也要祝福依然在异乡奋斗的郭氏家人们,愿我们的奋斗都会有丰厚的回报;祝福多年来坚守在家园的亲人们,愿健康和快乐永远相随,愿我们的家族情怀代代相续。
如今的郭家塆今非昔比,道路通畅,生活宜居,家和邻睦,日趋繁
盛。而随着郭氏宗祠再兴香火,我相信祖先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让整个家族更加昌盛发达。
常回去看看吧,那里有我们的祖先,还有我们的父母,更有善良淳朴的亲人。
无论你走多远,请别忘记你身后,永远注视你的家园。
——谨以此文纪念郭氏宗祠落成
于 2021 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