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儿长,用心码的。
3年前,朋友亲戚之间最频繁寒暄的问候便是,第一会问你年龄多大?属相什么?是否名花有主?打算何时婚否?第二会问你你学习的是何专业?就业形式是如意还是严峻? 要找工作还是考研?
在你或认真或敷衍的回答上述的两个问题,他们要么会一脸严肃认真苦口婆心诉说着所谓的人生的经验,恨不得把你所有的人生节点都安排的顺顺利利妥妥当当的,告诉你身为男人或者女人应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辈子应该如何度过;要么就是会不痛不痒的随声附和你的想法, 一脸无关紧要高高挂起的姿态。
3年前,大三,我对考研说了:Never
如今,经历了很多事情,想法变了很多。如果说他人经历过的人生是在披荆斩棘中一步步前行,找到自己的方向。那我的人生真算是跌跌撞撞地在自己人生轨迹道路上蠕动,时不时发现自己蠕错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得过且过继续蠕,到头来发现还得回去重新开始。
现在也是如此,在人生这条路上继续蠕动。
为什么选择考研?或许只是源于一种感觉,或许也是一种情怀。
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我的内心告诉自己,我还有一些事情想要去经历,还有梦想要去完成。趁着现在,趁着心中还有不甘,还不想向命运低头,得过且过。
对我来说,经历是最宝贵的,这不是逃避工作,我知道自己早晚会工作,我只想趁着现在,做一些我现在不做会遗憾的事情。
可能这个故事有些长
关于小学——
从小我便是家长口中别人的孩子(低配版的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总是班级前5名,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文静懂事的乖乖女,成绩好性格温顺从不生气,家长都喜欢“说多和xxx一起玩,问问人家是怎么学习的,和人家好好学习。”只要出门聚会,一说有xxx和xxx还有xxx,家长们都很乐意很放心的让孩子出门玩耍
除非你一直努力,一直学习,保持优秀,不然世事总有尽头。
可是越是温顺懂事的孩子,越不容易受到重视,班级里爱闹的小伙伴,老师会时刻关注的他们的一举一动,生怕一个不留神他们会制造出什么“意外事件”;学习成绩稍微落后的小伙伴老师会时刻注意着是什么愿意让他们分心,并且监督鼓励他们;对于那些总考第一第二的小伙伴,老师会在每次班会的时候表扬他们。中间懂事学习成绩稳定,不用老师家长时刻关注的小伙伴,其实也是蛮孤单的。真想送一张现在的CD告诉过去的自己,没事儿,上了高中、大学还是一样的,习惯就好,做好自己就行,别人的目光你无法控制,但是你可以控制你自己的光芒。
也正是这种性格唯唯诺诺,让自己形成一种但凡有熟人的时候,就自动开启依赖模式,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仿佛只有我一个人在成长这条单行路上踽踽而行。随着时间地流逝,自己知道,必须做出改变,可是架不住当初的年轻气盛,导致安静温顺的自己骨子里的灵魂正在逐渐逐渐酝酿转化成为叛逆倔强,而不是独立自主,一旦自己决定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一意孤行冥顽不灵。
关于中考——
中考的时候,分数足够上重点的高中,不想自己的高中生活过的太竞争太激烈,选择了一个小重点去读,当时心想去一个小重点我会是排在前几名,老师应该会足够重视自己。
可是上了高中,就飘飘然了,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前几名录取的,便游手好闲,不认真做题,晚上不学习到很晚,做一套卷子后面的难题就不认真仔细研究了。结果呢,毕业以150多名的成绩毕了业。
不要以为你曾经的自己很“优秀”,成绩好只是暂时的,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应该都听说过,只有不断的坚持下去,才是唯一不掉队的方法。不要想着安逸安稳,事情的进展不会按照你的想象而来。
一味安逸的生活只会让你暂时过的还不错,可是每一份安稳背后,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不是现在,即使不在你这一代。
高中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定律,尤其是女生,录取时候前几名的,到后来成绩都下滑的很厉害,也许正值青春期,也许那时候的我们真的不懂什么叫做梦想。
关于高考——
高考的时候,只高出一本线20分,高不成低不就的,却没有再读一遍的勇气,匆忙选择了一个二本学校读了一个自己不讨厌但是当初看来会是最捷径的专业,工科专业,以为以后的工作家里会给安排,以为以后的工作会很轻松,以为即使自己不喜欢只要不讨厌就没有关系。原本可以去一个一本学校读建筑学,但是因为想着还要有绘画基础,我肯定不行,我画画那么烂怎么可能去学建筑,还没有尝试便自己先把自己给否定了,又毅然决然的把一本志愿划掉了。
不会绘画,不会去学习么,当你足够熟练一项技能的时候,你才会足够自信,可惜,道理明白的太晚。毅然决然的决定更是错中加错,凡是应该多听取意见再做决定。
关于大学——
大学的时光,虽然没有挂过科,但是逃课、有时间就刷剧、参加没有营养的活动、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甚至没想过4年的时光竟然过的如此之快,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班级同学或者在行色匆忙的找工作,或者在准备考研。当别人问起我为何不考研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说,不考研,太辛苦了。
看似放弃了最艰难最辛苦的一条路,可是,真的有所谓的对或错么?
关于英语——
工科专业,毕业不要求英语六级,四级就可以毕业,好多人都说,这个专业以后用不上英语,不用学习,然后真的毅然决然没有学习英语。
直到毕业以后我看到了初中的一个小伙伴,英日专业用自己大学5年的努力拿到了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offer,人家告诉我想去四大,要么能力特别出色专业知识特别丰富,要么英语特别好,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学习英语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如此之重要,这时候,会有很多说,学习英语好的人太多了,多了去了,学得好也顶多是散落在人海中。
是啊,可是就在这时当我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妈同事的孩子,问我妈我英语怎么样的时候,我说我英语只过了四级,口语听力都不太好。这样,又一个工作和我擦肩而过(这里不应该用擦肩,擦肩最起码你够得到,差一点儿,这里应该用相驰而过)。
如果说,4年前我们都是一张白纸,4年后有的人上面画满了琳琅满目的风景,有的人依旧是一张白纸。
关于工作——
毕业了,从到学校的招聘单位就能看出来,其实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欣赏你。不得不承认,那句很伤人,却又很有道理的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考上名校并不能让你一劳永逸,但是真得会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
普通二本的校招真的比不过985的校招,即使你很牛,可是HR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听你牛叉的故事。第一学历并不能让你坐拥一切优势,可是那是证明你曾经努力过的印记。可以让你在这个公平却又有“潜规则”的圈子里,首轮得以保留参赛资格。
工作在一个工程公司,拿着“别人”口中所谓的“还可以”的工资,对于二线小城市,一毕业就拿到这些钱足够了。最起码不用租房子,省下了一大笔的开销。日子一天天的重复,每天都是甲方分包监理,甲方分包监理。忙的时候,自己需要去地下室,到现在还记着那种安静到极致的恐怖,好像自己与世隔绝,只有自己短促恐惧的呼吸声告诉自己此刻我还在这里。
最让我难过的,并不是漆黑的地下室,不是寒冷的现场办公室。而是经理不经意的一次谈话,她是一位销售经理,40左右。某天聊起了她的孩子,2016年她的孩子刚到美国准备读大学。
也许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说起自己孩子的时候,她眼神中充满自豪又欣慰的斑斓色彩。也正是这种闪亮目光刺痛了我的心,我也许从未让我的父母如此骄傲吧,我也从未让自己如此。如果说高考是一次分水岭,那么我错过了。如果说大学是又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也浪费了。
经理不经意滔滔不绝说起了她的女儿,学习从未让她费过心思,她说她姑娘学的是她自己喜欢的专业,一直以来喜欢的.......
我不禁湿了眼眶,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叫自己过得如此这般,还是因为我可能再也无法改变过去而难过,还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真的喜欢的又是什么,我通通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想每天都和管道风机打交道,我不想在这个工地度过我的青春小尾巴,可是我还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么?那种无助感,真的好难过。我特别的欣赏那个女生,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且全力以赴,并且她还做到了。经理似乎看出了我微笑中的苦涩,便说道,你现在的工作挺好的,领导很器重你,好好干........
别人对你的安慰,并不能起到任何平缓的作用。对我来说,从那一刻,我不想再让我的生活这样继续下去,无论怎样,我都不想这样生活下去。
看到比我大三岁的姐姐,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时忙时休闲,抱怨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行业;看着比我大五岁的学姐,告诉我她毕业时候一心想要当领导,但是那种雄心壮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说现在只要领导给我安排工作就好,最好什么事情都不用我做决定,开着刚刚好的工资就好;看着比我大10岁的大姐,告诉我,女生在这个行业最好收起少女心,转做预算吧,女生做不了项目经理的,工地不会单独给你建一个卫生间的,你还得先在工地现场待上几年,当初我......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关于考研——
也许我的选择是错的,说不定只要在建筑行业认真的坚持10年下去,我会感谢当初坚持下去的自己。正如现在很多同学一样,升职加薪,日子过得也很滋润。或许我现在的选择是对的,我就真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当成事业,一切皆是未知。
曾经想过的依赖,曾经偷过的懒,曾经浪费的时间都会以十倍百倍的代价反应在你将来成长的路途上。我们不能把现在的每个点连接起来去看到未来,但是我们却能把它们连接起来看到对于过去的意义。
这也是我为什么写了这篇文章。
我无法预知我接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但是我可以从此刻回头看,看到过去我所走过的路,曾经在某个阳光正好的晌午,我做了一个自己以为是很平凡的决定,却大到足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所浪费的每一天,现在我用着十倍的时间去弥补那些看似过的最幸福最安逸的时光。
我想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发现,除了工程公司,销售,就没有公司愿意要你。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浪费了4年多可以学习其他技能的时间。可是我不抱怨,因为抱怨没有任何用处,除了向别人显示我的过去有多失败,我有多后悔之外,别无它用。
可是找工作时深深的自卑感是我无法避免的,当我发现,过去的学校并不能为将来增添色彩,甚至可能让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时候。我不停的问自己,你最想要去哪里?你有什么东西,穷尽一生也要去追寻的?
我想要离开我现在的圈子,我想要试一次我究竟可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喜欢写文章,喜欢看书,可是那久久不付出行动的拖延症成为了借口。我真的很喜欢做的事情呀,但是我有拖延症呀,就是不行动。其实,没人在意你的拖延症,你说出口的那一刻,便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为什么我不追求喜欢的事物呢?为什么我不学习呢?因为我有拖延症。
把自己的懒惰穿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似乎有了这个借口,自己就可以更加的心安理得的拖延下去。可是到最后,没人在意你是不是真的有拖延症,也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坚持你喜欢的事情了。最终,你需要面对的只有你自己的内心,诶,好失败,一年过去了,我还是什么都没做,当初我要是.........就好了。
这可能不只是毕业两年一无所有的原因,这也是大学四年一无所获的原因,可能说的有些严重,可是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之所以选择考研,并不是逃避工作,因为知道,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让我的人生不留遗憾,有些想要完成却没有完成的只有在学校才能实现(开个玩笑,我真的很想在学校体验一下四人寝室,感受上床下桌的感觉)。
是因为,只有这一条路,我选择了,无论结果是什么样子,我都愿意承担。
要继续做学生,那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清贫的。你需要忍受住,身边小伙伴挣钱之后买买买,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而你需要自习、复习、学习、实习。
我希望认识更加优秀的朋友。我希望可以加入更加优秀的团队,这个前提是我自己也是那样优秀。考研并不能让我的过去有改变,过去的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痛苦,即使你身边都是年龄比你小的,看着他们有比自己多的青春,也会迷茫也会担心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如此。看着招聘书上硕士年龄27岁以下的时候,心里还是会犹豫究竟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谁都没法决定自己明年的样子,5年后的样子,10年后的样子。人一定会老,一定会到30岁,不可能逃避,自己可以决定的只是以什么身份到30岁。
没法看选择是对是错,总有一条路你需要一个人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无论你需要付出多少,你都需要一个人自己承担。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人有权力评判:你的选择错了,或者你的选择太对了。
关于现在——
很焦虑,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自己,当被问到一连串的问题时。
1.你会×××××? A 会 B 不会
2.你会×××××? A 会 B 不会
3.你会×××××? A 会 B 不会
……
自己的回答是:BBBBB......的时候,真的会质疑自己,选择有对错么?选择或许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或许坚持才有。
其实考研,不过是一次选择罢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你是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有什么是要一直坚持的。
对于我来说,我只想在这个年纪,这个时间,经历我想要经历的事情。想要争一口气,不甘心,因为想要去的学校是小时候的梦想,即使现在梦想变了,还是想替那个幼稚的自己完成而已。
最后说一句,当自己真的可以在学校那栏填上从小梦想的学校那刻,那种感觉想想都会哭。
现在还是很焦虑很焦虑,毕竟重新洗牌的人生充满了未知,不是么?
首发:知微专栏(zhiweizhuanlan)
注:文章为原创,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