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8年7月10日
H:正面管教 引言
想想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虽然磕磕绊绊,但我们接受他们会摔跤,明白慢慢就会走得越来越稳,在失败中也是学习,而现在孩子长大了,十岁了,开始新的探索,这一次的放手却没那么容易。引言部分以孩子学走路时的做法为例,让我们看到现在的自己该怎样放手,该怎样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本书谈的是和善、坚定并且对孩子充满鼓励的养育方式。我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就是书里提到骄纵和过度保护的方式,现在让孩子再承担责任就困难重重。不管怎样现在开始改变都不算晚,我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拳头]
K:引言:小时候学习走路的环境是家长完全可以控制的环境,放手比较容易。现在十几岁的孩子要从安全的家庭环境进入复杂的社会环境,情况不再完全可控了,恐惧会使家长难以放手。先战胜自我,再来鼓励、帮助孩子。
K:正面管教第一章,主要讲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对待孩子的青春期。
1)孩子的青春期是生长的必然阶段,会出现很多家长觉得挑战的行为;
2)在“给十几岁的孩子画个像”的活动中,“梦想中的十几岁孩子”没有得到发展机会,只是生活在家长的要求下,他们的未来更危险;
3)我们总是把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放到了现在,而忘记十几的孩子能做到的是什么;
4)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知道危险是什么,他们充满探索世界的激情和勇气;
5)干预他们去探索世界,就拉开了权力之争的大幕;
6)家长需要做的是接纳、鼓励他们去探索,然后随时睁大自己的双眼,在孩子需要成年人的智慧时伸出援助。
孩子又长大了,要走出我们的保护伞,去经历风雨了,就像雏鹰展翅的那一刻。
H:第一章:让我们来正确地看待十几岁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个性化特征是正常的,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有几年,不必为此焦虑,首先放松自己的心态,要尊重孩子,给予和善而坚定的支持。这一时期的孩子负责对冲动的控制、情绪管理和调节、问题的解决等的前额皮质,仍然在成熟的过程中,这也可以理解他们还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我们要有耐心,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好信任的关系,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和帮助者。
K:正面管教第二章 “你站在谁的一边”,题目已经指出我们站错队了,我们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求孩子,而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是人本能、直接、习惯性的反应,但是我们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行为,体会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想法,双赢合作。只考虑自己的教育怎么会成功呢,行为发自孩子的内心才有激情和力量。
另外一点是不要急于求成,说好的事情要给孩子时间和机会,也许许多次之后,许多错误之后他们才会做好。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运用书中提到的“建立情感联结的7个建议”。
H:第二章,你越焦虑,你的孩子就越不会认为你站在他们一边。我们对不确定的未来恐惧时,往往会感到焦虑而不能接受孩子在按照自己的步调在犯错误中成长。首先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让十几岁的孩子相信我们是在支持他。书中的7个建议非常好,每一条我都要认真去做。我自己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并坚持形成习惯,做好孩子身边的副驾驶,并掌握好自己的生活。练习,练习,再练习。
H:正面管教第三章,四种常见的养育方式:
1.控制型,像砖头,坚定但可能会伤人,孩子的权利被剥夺,没有机会学会承担责任,可能会依赖父母,寻求别人赞同。
2.娇纵型,像地毯,过度保护溺爱并解救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自立和韧性的生活技能的机会,可能成为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3.忽视或放弃养育型,像幽灵,感觉不到确实的存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信任和指导,不能放任不管。
4.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注重长期效果、鼓励式的养育风格,这是正面管教推崇的类型,相互尊重,承担责任。
书中讲到,改变你的养育方式几乎就像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对于我来说,确实如此,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不断练习,去纠正以前不正确的养育方式,这会让我有些不舒服,不过我相信,坚持下去,我会渐渐习惯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
K:正面管教第三章,为什么总是使用错误的管教方式,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是因为我们总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经验使我们觉得自己是权威。是因为我们更习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还不太懂得在群体生活中怎样更好的合作共赢。是因为我们把孩子看做小屁孩,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才是未来真正的主宰者,他们必然超越我们,开篇的那首诗向我们揭示着这一切。
他们所能去的地方是我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生命不能倒行,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我们应该努力去模仿他们,而不是使他们来像我们。
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我们,但是经验也会成为枷锁,要把经验传递给孩子时,注意不要把枷锁传出去。
父母不是主宰,更应该是绿叶,如果有能力成为导师更好,找正自己的位置,和孩子一起前行,某一天,他们一定会超过我们。
2020年3月15日读完《论语》后续读
K:第四章,成功带来正面效果,失败带来负面效果,所以我们喜欢成功,讨厌失败。这个年龄的我已经可以正视失败和接受失败,知道失败可以让我找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终会成功。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怕孩子失败呢?想来想去我都觉得因为我们是被动接受失败的,这个不期自来的家伙并不受欢迎。我们还是没有接受失败的出现是正常而且自然的事情。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犯错,尤其是大错,不去插手很难。因为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我们急于要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我们是居高临下的,他们成了代表我们教育成功与否的作品。
记住这句诗可以帮助我们,上一章纪伯伦的诗说到“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他去完成他想做的事,孩子是领导,我们是副手,志同道合会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朋友。而批评、惩罚、说教……只会让孩子把我们当作阻碍,想方设法绕过我们。
做孩子的副手可不简单,引导他自己思考分析问题,支持鼓励他去做,出现问题与他共情,这些我还做得非常不足。
H:在你看来,什么是大错呢?
K:对孩子来说伤害大的事情,例如危机生命和健康的事。
H: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是原则,但说到不伤害健康可就不好确定了。怎样确定这个度呢?每个人心里的度不一样,而且会随着认知的改变发生变化。我觉得吧,只要没生命危险,不会害人害己,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
自己认识到了错误,自己想改,那才有改变的动力。你要求他改,他自己不认为需要改,即使在改,心里是别扭的,不是心甘情愿的,这种压抑会记忆在潜意识中,影响将来。
K:有个紧急重要四象限图,你记得吗?是不是可以仿照这个区分轻重缓急来处理?
紧急又重要的一定要参与,这个不用说了,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的也要参与的,因为我觉得每件事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我们尽量不要错过。
H:彼此在一起舒服就好。
K:彼此在一起舒服就好,你是说和孩子?不能只是舒服呀,你是有责任的。
H:长久的舒服,不是短暂的舒服。
如果小刘觉得他有责任管你,要求你一定要早睡,你会听吗?如果是孩子呢?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建立秩序建立规则。小孩子会听你的,到青春期,他就要重新自己为自己建立秩序了,就像六个月以后重建自己的免疫力一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你要他听你的,如果他心甘情愿地做了,他是在听自己的,如果他不情愿地做了,那是屈服。
K:嗯,你说的没错。只有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才会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我想到了,君子能做到那么多自律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成为君子的目标支撑着他。
H:对,心里有方向。你这个领悟真好!
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鲁斯·伦德尔
这话说的好,这就是界限,守住界限就有和谐。
K:这句话真好。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要求别人改变,很多矛盾都源于这个。如果运用正面管理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确实比较好,但是其实这里已经默默要求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和修养达到一定的水平。
只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目标(正确的、不坏的就行),然后家长协助他们找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H: 对,要孩子自己有目标,不是我们给他订目标要求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想要。也不要因为他定了这样的目标,就时时盯着他督促他,这样反而会起反作用。在他需要帮助时才提供帮助。
K: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说要他自己定目标,但是我觉得十几岁的孩子他可能很难去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有时候还是要求这个家长会能帮他梳理,或是引导他去制定一个目标。
另外一个就是说在他需要帮助时才来帮助他,我觉得也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一个是他自律是不是有那么高,可能十来岁的孩子不一定能做到。所以我们在观察他的时候,可能还是要及时的主动的给她一些帮助。
总的来说就是不要施加太多的控制,造成他们的反感。但是我们也要默默的细心的去观察他。是在我们的观察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及时的主动的去提供给他,也不一定非要等到他有事他可能不会说,他一直就是就停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就是,也许他就是只是去重复自己熟悉的,然后或者做的比较顺手的。这样他的发展脚步就会非常慢,也许就是原地踏步。那你帮他一小下,他可能会前进的很快。
H:第四章 如何让错误成为学习的大好机会
如果想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首先我们要能正确地看待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每个人都会犯错,错误是可以接受的,首先承认错误,看到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道歉请求被伤害被影响人的原谅,找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不要直接给孩子分析出答案,而是引发他思考,自己找出答案。
在解决错误中我们也会逐渐发现什么是更重要的。
书中提到“要愿意对规则破例(这与骄纵不同)”,这一点提醒我们要灵活处理,规则也是为人服务的,不只是一种约束。
K:第五章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会被拖延,激励他们去做这些事的方法很多,重点是不能站到孩子的对立面去,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引起他们的兴趣,战争还是和谐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这一章也指出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不会出现拖延,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还会需要我们的参与,好好利用这个参与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
本章有个重点是坚持到底,当我们和孩子协商好解决办法、执行日期、最后期限之后,很可能十几岁的孩子不会遵守,这时我们一定要和善而坚定的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才会让孩子知道必须遵守约定,不能逃避责任。
H:第五章:怎样激励十几岁的孩子
“人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怎样是感觉更好?一个人安全感充足,价值感得到认同,被平等地尊重对待,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有希望的,得到了家人的信任与爱,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有选择的权力。这样我觉得是感觉更好。有一些做法会逼迫一个人优秀,但那是不值得提倡的,是扭曲的优秀。
书中列举的方法对十岁左右的孩子可能比较容易执行,但对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很重要的一点,要对他像一个大人一样尊重且重视,否则这些方法都会免谈。
在坚持到底这项上我曾犯过很多错误,即使我那时已经知道道理上我该这么做,但实际我就是做不到,这源于内心的软弱不坚定,现在我的内心越来越踏实坚定,我才自然地可以做到了。所以一个人能有效地运用道理,先要完善自己成为一个能驾驭道理的人。
85页的不推荐你和你的十几岁孩子签协议,这个建议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也曾犯了这个错误。
幸好一切都来得及,从现在开始,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K:第六章
”倾听”是沟通的首要因素,不是“说”。说的真好,我确实没有做到这点。
现在我理解倾听是把自己带入对方的角色,完全的去理解他。这并不意味着我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发生的事情。
要反复问一些能让孩子说出更多信息的问题,免得我们刚刚得到一点信息就急着做出反应。我时常就会犯抢话的毛病。
识别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避免压抑,即使是一些担心会伤害别人的感受,也可以找到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的方式说出来。
H:第六章 你的孩子听你吗?
倾听是沟通的首要因素,而不是“说”,现在我已经深刻地了解了这一点,并试着努力去倾听,但有时还是会犯想说的错误。即使这样,我态度的改变也让孩子愿意跟我表达她心里很多的话了。因为她感受到了我愿意听,能理解她说的话,不会指责她或否定她的想法。发生这种改变以后,我们彼此都很开心,也更加信任对方了。我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她的思想,从而给她正确的引导。
即使我对她说的话并不感兴趣的时候,如果我有时间,我还是会看着她说,并不时嗯一下,表示我在认真地听她说。
书中102页的情绪表我曾经和她一起看并表演,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感受了。试着多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容易了解对方的感受。
K:第七章
解决问题不是家庭会议的重点,家庭会议的重要意义是让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说出自己感受的机会,并且被尊重的倾听。被倾听是一种非常棒的感觉。
很遗憾我家没有召开过家庭会议,我觉得家庭会议比较适合孩子多的家庭,孩子们之间可以相互发言,独生子女家庭召开家庭会议时父母要更加小心,保护孩子的观点,引导孩子发言。
H:第七章 家庭会议对十几岁的孩子管用吗?
2018年的时候,我们家曾经召开过五次家庭会议,一次比一次失败,不是会议的形式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关系有问题,我们召开家庭会议的目的有问题。
家庭会议需要的是爱的表达,而不是指责、说教。
家庭会议也不是一个家庭里必要的形式。它可以由其他有仪式感的活动代替,例如出去吃饭,或是一起出去活动,或者在家里每周有一次特别的活动。在这样精心的时刻,一家人安心地彼此陪伴,互相交流,不一定需要家庭会议那样的固定形式。致谢和赞美是每一天都在家庭里自然发生的事,也无须等到家庭会议。
所以这一章在我还没有准备好就失败的实践后也不打算再练习了,阴影还在。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还会召开家庭会议,但近期是完全没有这个打算了。还是先处理好关系的基础。
K:第八章
我理解“特别时光”是没有说教的,专注的,高质量的陪伴。时间短没有关系,这段高质量的陪伴一定会在父母和孩子心里留下爱的记忆。
天天和孩子见面,反而不能那么专注,确实需要计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提醒自己。
H:第八章 怎样与十几岁的孩子共度“特别时光”
特别时光是很重要的,会成为回忆里一个个美好的片段,记忆中的一颗颗宝石。在孩子小时候,这样的特别时光可能更容易发生,因为那时孩子本来就非常需要我们的陪伴,但是到了十几岁,就比较难有这样的时光了。细想一下,我专心地陪晶晶看她喜欢的剧,每晚睡觉前她一定要的聊天,这些应该都算特别时光吧。希望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每周一起出去骑车,骑累了,就铺个垫子躺在草坪上看天上的云。也希望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特别的事可以一起做。这样的陪伴时光真的越来越难得了,好好珍惜!
K:第九章
我想我是极少惩罚和控制孩子的,但是包办的事我也做了不少,比如为他洗衣服,准备午餐,挑选衣服……这类书上说的典型行为。
我没有想控制孩子,多是放任和顺其自然,这样就造成一些该要求的没有要求到。
有些事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也有一些事需要家长主动引导,我想这方面我是有欠缺的。
刨除自身能力问题,还是松懈,为人父母不能偷懒,多关心,多思考[奋斗]。
H:第九章 你是包办,还是在赋予孩子力量
书中详细介绍了包办和赋予孩子力量的做法,包办里不只是代劳和限制,还有放任。赋予力量里不只是信任还有监管。所以凡事皆有度,还是要找到自己和孩子最适合的相处方式,并不是要照着书照搬去做。如果自己内心是抗拒的,而生搬硬套书上的做法,也会让彼此都不舒服。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也不是要塑造一个符合我们期待品质的孩子。只是要给他空间让他成长为他自己,又要保护他尽量避免伤害。守住自己的心。
读这本书我想到一个问题,同一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习惯,能力都不同,我们要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那一种方式方法。
K:第十章
言传身教,但是十几岁的孩子不喜欢家长说的太多,他们觉得那是啰嗦是说教,所以少说多做绝对重要。而且“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一样的道理,“说”不如去“做”,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做”里面去,在“做”的过程中把人生经验渗透给孩子。
这一章和上一章都给了很多详细的做法,我最喜欢实际的例子。
H:第十章 你在教给孩子人生技能吗?
这一章讲了怎样培养孩子能力的一些方法。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正面管教好像在手把手地教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就像我们想教孩子怎样走人生路一样。这本书讲得再有道理,但实际上很多方法我们未必能运用得好。只有自己用心地去观察去陪伴,才能找到自己与孩子相处最适合的方式,而不是教条地对待孩子。不要想着照书本养育出一个标准的优秀的孩子,而是要一个活生生的不完美但真实的愿意去爱的孩子。
本章最后所说的练习,我其实一直在学新东西,今天上午我第一次顺利完成一场线上绘本故事会,今天下午我第一次学习工笔画并做了线条打卡,今天晚上我和晶晶第一次用土豆炸了薯条。我每天都在学习,她也是,但学习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学习动力的。但是对于现在学校里要求学习的课本知识,如果不喜欢,看不到实用性,还要战胜自己内心的抗拒去学习,那又是不一样的吧。为了分数而学习还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学习,都不如为了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那么乐在其中。
想想我们自己长大的经历,其实不用担心我们没有教给孩子足够的人生技能,因为我们的人生技能也不都是家长教的,更多是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学习的。做一个喜欢学习,擅于学习的人更重要。书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品行。品格是人最重要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品格也是家长的重要责任。
一个人,只要他是走在正路上的,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力差一点,慢一点,懒一点,或者自由散漫一点,只要他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我自己也不是完人,我有时也想随意一些,散漫一些,为什么要去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我自己做不到的事呢?所以呢,把目光放在别人做的好的那一面上,彼此都好。我深深认为一个家,最重要的是有爱,有包容,有理解,是没有压力的地方,受了伤,家就是疗伤的港湾,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外面的风雨。而不是一个在外已经有很多压力,回到家里还处处被要求的地方。就让我们舒坦地躺在沙发上放松一下吧!
孩子内心的成长,不来自于父母的管教,而来自于对生活的经历感悟和由此而产生的自发的改变。
《正面管教》强调的是术而不是道,所以不得我心。
回想起几年前,我协助故事会的时候,讲师问了小朋友一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我觉得那是需要引导认知的一个问题,但讲师认可了每一个答案,结束后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呢?她说,没有正确答案,他们怎样想都是可以的,一切皆有可能。那时我还不太理解,认为科学就是正确答案,为什么不去引导孩子有科学的认知,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科学道理也不能成为想象力的局限。如果道是对的,大方向是对的,走哪条路都是可以的。
K:第十一章
这一章专门说到网络和电子产品,作者没有抵制它们,而是敞开怀抱接受新事物,并且提到所有的正面管教工具在这里同样适用,书中185页“制订指导原则的建议”20条很有参考性。
我觉得电子产品最大的危害是伤眼,需要控制使用时间,并且做好护眼工作。网络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安全、健康的使用它,不要沉沦、沉迷于网络里。
第十二章
每个人受先天、后天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想法和观念,大人、孩子都是如此。同一个场景,在每一个人眼里又会是各不相同的真实。
既然看到的、感受到的不同,想法和观念也不同,产生的行为结果自然就会不同。所以,并不一定我们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大人就是对的,孩子就是错的。就像书上说的“寻找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已有的信念,是人类的天性,而且他们会歪曲任何情形,以使之适应自己的信念”。所以,能敞开接纳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这一点你做的比我好多了。
回到孩子上来,错误的行为是建立在孩子潜藏的信念之上的,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有破译孩子行为的密码,才能理解他、正确的回应他。
H:真正的接纳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首先是倾听和觉察。先从了解觉察自己开始。治愈了自己,才消除了积压的情绪,才有源源不断滋养自己的能量,也才能自然地处理好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道理都懂,我们却做不到的原因,心里有积压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十一章 你的孩子与网络有多亲密
这一章讲了网络对孩子好的和不好的影响,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制订电子产品使用指导原则的建议。如书中所说,物品没有好坏之分,而是看你如何使用,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要记住你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与你成长的时代不一样的世界,他们能够从幼年使用电子产品中极大的获益。
尽管有这么多的规则指导,不过我们要记住,关系是执行规则的基础,也是更重要的。网瘾不是禁止就可以了,而是要从网瘾中看到,是关系发生了什么问题,孩子需要网络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不关心孩子内在的需求,只是一味的禁止,不仅会毁了关系,也会毁了孩子。
H:第十二章 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这章讲得很好,我喜欢。讲到了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和我们一样,都是有根本原因的,可以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从表面的语言、行为、情绪,看到感觉、想法、期待、渴望以及产生最根本的影响的生命力:安全感、价值感、爱与被爱的能力、连接、独立自主。而这些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经历刻画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的。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才理解了为什么孩子会有那样的行为,也才从心底真正地接纳孩子,去满足他真正的需要。
书中的错误目的表,让我们很方便地可以对应到行为背后的密码信息,而后面的正确回应一定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自内心自然去做出的,否则,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心而不是语言,不会有效果。
顶牌的游戏测试也很符合,借这个游戏也可以更了解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惯性模式,也可以参考表格中的建议,向正确的方向改善。
K:第13章
感觉这一章的内容离我比较远,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能国外这样的事情多发一些[偷笑]。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我想说的有两点:
1)孩子为什么这么宅?天天闷在家里,根本不想出门。
2)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就比较怯阵,不尝试或者尝试时遇到小波折就放弃了。
写这些的时候我就想起要从自身找原因,我和小刘要先改变。
H:第十三章 你该如何对待可怕行为
虽然这一章里讲的行为是比较极端的,也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但却实际在青少年中发生着,有一些发生的几率还很大,所以也是值得我们学习,提醒自己和孩子的。前面讲到的三个问题可能还比较常见,关于朋友和校园欺凌。看电影《少年的你》时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太无助了。那场景也让我想起小学时被同学欺负,被人嘲笑,最终也只能靠自己去抗争。甚至我们初中就有人被打死的。
在网上看到的信息:中国,虽然并不是校园霸凌最严重的国家,但比例也不低。2017年5月20日,《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数据表明,中国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出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形态。其中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6.23%。
早在上个世界80年代,日本的校园欺凌事件,就已经非常严重了。数据表明,近80%的学生有校园欺凌的经历。甚至因为经历太过恐怖,不少日本学生已经不愿去上学。在推特网上,一名名叫小幡和辉的日本人甚至道,“9月1日是自杀的孩子最多的一天。”
说到自伤,朗朗也曾经自伤,更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孩子有自伤的行为。深圳每年都不会缺少学生自杀的新闻,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甚至有的孩子才十岁。我不知道他们是有多绝望才选择了死,每个人本来不是都想好好活着的吗?所以现在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这让我想起道德经说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现在心理健康如此被重视,也是因为心理问题太多了啊。性虐待、猥亵的问题现在也很多,或者说现在暴露出来的比较多。
这些种种问题都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书中所说,要相信他现在的样子不是他一辈子的样子。也和孩子分享自己十几岁时的秘密。
K:第十四章
不仅是自己十几岁没解决的问题会妨碍自己,我想所有没解决的问题都会妨碍自己。有可能是我们不具备某种能力帮助孩子,有可能是我们过度保护了孩子,也有可能是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所以又回归到自己身上,做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H:第十四章 你十几岁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在妨碍你吗?
你说的很对,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我们因为某些没解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做自己,就不能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
之所以很多道理我们明白,自己却做不到,就是因为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蒙蔽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不能心平气和理性地对待。只有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处理好亲密关系,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先关注自己,从自己开始吧。
孩子的问题,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
K:结束语
我们的挑战在于要与时代同样的速度成长与改变,要与孩子同样的速度成长与改变。
我们已经确定了要走“基于勇气养育”这条路,我们需要反复思考自己的评判标准,之后才能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坚定的界限,界限之内孩子可以有充分的自由。
在学习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其实受教育的是自己,先把自己活好,活明白了,不然又怎样帮助别人?
H:结语 从基于恐惧的养育到基于勇气的养育
“勇敢的养育意味着要花时间教给孩子技能,即使批评和解救可能更容易。勇敢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一种没有批评或解救的支持性氛围中,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交给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给他们支持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学习。人生不急于一时,静下心来才看清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关注当下,不惧未来。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