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
来阳朔,西街是必到的景点。个人看,老街两边的古建筑并不突出,或是真正的古建少,也或是被辟作商铺的热闹所掩盖,那种古色古香的厚重感淡,而兴坪老街似乎还有那么一点老街的感觉。西街名声在外,却不比那些不大出名、但保留比较原朴的老街有老街的味道,如绍兴安昌老街、杭州塘栖老街。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受,而个人的感受,不仅跟实际所见有关,更受个人的认知、心情影响。假如你是一个全然的游客,譬如是从外国来小住,西街仍然是一处不失情调的佳地。
那天,趁晚饭后去逛了一下西街。除了一家家琳琅满目的商铺,记得啤酒鱼饭店前挺热闹。那露天带棚的餐桌,穿戴民族服饰的女子,簇拥着客人边扭边唱、喂菜敬酒的情景,也曾在小视频中刷到过,与其说是吃饭,莫如说是一种体验和享受。这种营销、消费方式,似乎成了一种“旅游网红”。
其二,街中有一“清风阁”。仿古建筑,形制如宫殿,金碧辉煌,灯光秀出“阳朔”、“我在阳朔等你”字样,引来不少游人驻足观赏。据了解,该建筑叫江西会馆,亦称万寿宫,原称铁柱宫,是江西南昌市一座祀奉许真君(许逊)的道观,始建于晋代,明嘉靖皇帝封铁柱宫为万寿宫后,凡有江西籍人聚居之地纷纷修建万寿宫,既是会馆又是道观。阳朔西街江西会馆兴建于明代后期,现辟为饰品店。1981年,被公布为阳朔县级文保单位。
西街内有多座小桥,有现场素描画像,有水果小担,街口有人装扮孙大圣。益田西街部分,这次没有去逛。
据了解,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阳朔县时(可见阳朔县的历史与惠州府的历史相当),县城就已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今西街全长近800米,大致东西走向,大理石路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来此旅游短住或在这成婚、开店,使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不过,我并没有看到多少外国人。
码头
这里指的是阳朔县城,即西街尽头、漓江边上的古码头。
南薰门码头。码头处建有一石拱门,上有一亭,名“南薰亭”。码头一侧(南边)是“文化古迹山水园”,好像要门票,未进。记得上次穿过这里,走到了阳朔大桥(表明那时不需要门票)。据地图显示,南薰门码头即水东门码头。
由南薰门码头,沿江堤向上游(往北)约50米,还有类似的一座石拱门建筑,其上也有一亭。可见此处应也是码头,未知码头名称。此亭有联:山簪水带最奇处,风户云梁独上时。横匾:“临水观山第一楼”。
据网上了解,该亭叫帜江楼。帜江楼是一座单层六角亭,建于阳朔古城东门青阳门之上,因台基高,临江而立,如同一面旌旗,因此得名帜江楼。登楼望江,山水如画。韩愈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正可诠释。据徐悲鸿故居外墙石刻了解,当年,徐霞客来阳朔时,就是由青阳门登的岸。如此重要的古迹点,未见相关标示。由上可知,此处为青阳门,该码头可称为青阳门码头。
在青阳门亭上驻望,江水清浅,浅岸停多只竹筏,筏头立鸬鹚,想必是为游客提供拍照所用。记得第一次来时,并没有这些鸬鹚竹筏,在浅岸捡了块漓江小石头带回来,不知眼前的男女在那水边拾捡什么呢?
阳朔水东门、青阳门码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在下游不远,有游船码头和阳朔大桥。而兴坪码头仍在使用,不仅人渡,还运输货物。这种区别,或许跟两地有无建造桥梁及地貌变化有关。兴坪码头上下游很长一段水路都没有桥,码头水深可行船,而阳朔码头离河道间已形成有几十米宽的石滩,表明河道有所改移。
附《阳朔》两边石刻碑文:
桂林辖县阳朔,旅游胜地,风景名邑。岩溶地貌,仙惊神奇。漓水穿境,群山环立。民风淳朴,物产丰盈。文化发于远古,田园拓之先民。古为百粤,秦属桂林,两汉始安所辖,三国尚安县隶。其后,晋置熙坪,舆图始定,治在今之兴坪。隋开皇十年,署衙乃迁现址。因地近羊角山,遂取其谐音以名县。夫历朝更迭,阳朔之名不易至今已一千四百年矣!忆往昔代,不乏哲人贤士,虽立造福桑梓之志,惜宥于旧制,而空负报国之才。且河山屡遭兵燹,黎民频遇倒悬。自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廿五日阳朔欢庆解放,古城焕发新颜。朔邑百业兴旺,远胜舜日尧天。
阳朔城傍漓水,埠对鳌洲,东南门户,水陆咽喉。上通桂林,下达梧州。四海驰誉,百国来游。日至万客,旬走千舟。为图发展,顺应潮流,县人民政府增拨巨款,桂林设计院一展宏猷,于龙头山、南薰门、富安三处修埠,用地产之大理石,构风物之佳逑。自一九八二年十月鸠工营造,落成于翌年之仲秋。以南薰门处最优,定为外事码头。舍舟拾级,游人欢讴。扶筇拄伞,携侣随驺。登临选胜,万象列周。潜鱼翔燕,飞凤蟠虬。瞰瞲岭岫,睢盱亭楼。日赏烟霞之幻,夜观渔火之幽。薰风南来而神爽,朝阳东吐则兴悠。天开神境,美景尽收,喜迎嘉宾阳朔之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