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李相文老师的建议,把标题给改了。)
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的有声语文
这是一节公开课,很多老师在听课,学生比较紧张。
我们在学习《琵琶行》里的经典段落,那段出神入化的关于音乐的描写。对于这段文字的鉴赏上节课已经完成,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巩固本文的写作手法,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用大屏幕打出《老残游记》中小玉说书那段精彩的文字,“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让学生对比阅读,看看两段描写音乐的文段有何异同。大家七嘴八舌,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显然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紧张期,大家表现可圈可点,把这段文字的妙处几乎都找了出来。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白诗基于声音写声音,虽然也调动了视觉,但刘文对声音的描摹更加让人眼花缭乱,更加的具体可感,甚至惊心动魄。我适时的表扬了他们,学生们都显得很兴奋。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听夸奖的话,所以这个细节很重要。
然后进入了课文的第二个环节——学为己用,读写结合。
“白居易和刘鹗可以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把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各种感官调动起来,让我们品尝了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学习这种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听到的声音,用文字描摹出来呢?”我开始用热情洋溢的语言“魅惑”学生。“能!”学生大声说。“让我们试试?”“试试吧!”学生摩拳擦掌了。
“那么大家现在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我发出了指令,学生先是一愣,但还是照做了。这时《云水禅心》那美妙的乐音便流淌而出。和着那音乐的声音,我放缓放柔了声音,“现在,放松你的全身,放松,完全放松。放空你的思想,只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这时你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阳光暖洋洋的照在你的身上,你很舒适,你走进去,听一听,你听见了什么?看一看,你看见了什么?再摸一摸,你触摸到了什么?再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随着我轻柔的声音,孩子们都进入了半催眠状态。这是我考二级心理师的时候学习的催眠术,这半吊子催眠的功夫催眠不了别人,但是把不设防的学生们领进想象的殿堂却还是绰绰有余的。在三分多钟的音乐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说:“随着音乐的停止,大家听到我的掌声,然后醒来。”在我“啪”的一声后,大家如大梦初醒,纷纷从桌子上抬起头来。“大家看见美景了吗?”“看见了!”从学生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有了一次很奇妙的体验。“那么现在,你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五分钟的时间写下来!”
学生们低下头,开始写了起来,只听到沙沙的声音。几分钟之后,陆续有人停下笔来。五分钟到了,我找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有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学生们的文章写得出奇的好,把“云水禅心”的意境演绎得非常到位,朗读的过程中,甚至听课老师都跟着同学们鼓起掌来。一个同学这样写道“这是一处寂静的幽谷,清风徐来,拂过那片寂静的竹林,树叶婆娑。泉水的叮咚声,是大自然最美的韵律,掬一捧山泉水,撩几串飞珠溅玉。鸟儿从空中飞过,甩下一串欢鸣。那曼妙的白云,是衣袂飘飘、清新素雅的白衣仙子吧,她们降落人间,在绿荷满香的湖边舞袖翩然。那悠扬曼妙的古筝音韵,带我们走进这缥缈的仙境……
学生们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愉悦,同时我这节课的目标也已经达成——通过联想和想象,调动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来描摹声音。
上好一节课,达成一个教学目标,可以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意,都可以施展出来,学生们从来都不缺乏猎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