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引言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第二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寻
(①论题是什么;②指示词;③开头或结尾;④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⑤语境与作者背景;⑥问“所以呢?”)
第三章 理由是什么
第四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一、找准关键词
*检查论题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词语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二、检查有没有歧义
*将这个词的不同含义替换到推理论证的结构中,看看改变词的意思是否会对理由支撑论证的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三、小心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
第五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有下列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
2.作者认为理所当然
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4.可能有一定欺骗性
*价值观假设: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重要。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1.调查作者背景
2.问“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3.寻找类似社会辩论,看看同类价值观假设
4.反串
5.常见的价值观冲突
*涉及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没有明说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①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②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③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立场;
④反串;
⑤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⑥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当做假设
第六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常见诡计花招: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2.把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与结论有关;
3.证据前提取决于结论本身成立。
*推理错误小汇总:
*人身攻击
*滑坡推理方式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
*偷换概念
*诉诸公众
*诉诸可疑权威
*诉诸感情
*稻草人
*虚假两难选择
*乱扣帽子
*光环效应
*转移话题
*循环论证
*一厢情愿
*以偏概全
*强求确定性
*错误类比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因果混淆
*忽略常见原因
*事后归因
第七章 证据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一.为什么要相信它
*确定可靠性:证明是什么?证据在哪里?你确信它是真的?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为什么相信它?怎样证明?
二.证据从哪里来
三.xx作为证据可靠吗
*直觉最大的问题在于私密性,别人无法判断其可靠性;
*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当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用作证明
*当事人证词:选择性(经历不同);个人兴趣;省略信息;人为因素
*专家意见(所谈主题该专家所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有多少?次主题是否为他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或此人有没有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其所处地位是否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
第八章 证据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
*研究报告:科学研究强调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
*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
①报告资料来源的质量如何?
②有没有其它线索显示此项研究很出色?
③研究进行的时间离现在多久?
④结果有没有被其他研究重复过?
⑤持论者在选择时怎样精挑细选?⑥有没有什么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⑦有没有理由让人蓄意要歪曲这项研究?
⑧研究条件是不是人为制造的并因此遭到扭曲变形?⑨概括范围有多大?
⑩有没有偏见或歪曲的现象存在?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组间差异替代原因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事后归因
*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第十一章
不完整推理出现的理由:
*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
*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需尽快完成
*持论者知识不全面
*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
*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考虑多种可能性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