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尘寰
每个人,生来就不应该孤独……
电影起始于一片黑暗,黑暗中闪烁着微亮的光点,钢琴独奏的声音忧郁而清亮……
镜头的一幕是:凌乱得长着稀疏枯草的沙滩,昏暗的海面,浅蓝色的老旧汽车……
而镜头切换到另一幕,则是三个年轻人坐在走廊的木制躺椅上,浑身湿透,眼神迷惘……
坐在最右边的大男孩睁开了眼,恒远之处,传来一个小男孩清脆的呼喊声:“康正行,赶快!”
穿越时空的呼喊声传达到他,于是他转头,微笑着起身,这一奔跑,便落进了回忆……
海边的堤坝上,两个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在奔跑着,前面的男孩呼喊后面的男生快一些,而后面的男孩则是希望前面的男生慢一些……
“余守恒,你还记得吗?我们的关系,是开始于一个规定的。”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你跟别人不同。只是我不够勇敢,不敢与你为伍。”
小学课堂上,那个站在教室门口,刚从台北转学过来的小女生,在小男孩的心中埋下了一个关于远方,关于台北的种子……
故事是从小学班主任“乖小孩影响和诱导坏小孩变好的理论”的理论开始的。其实所谓的“好”与“坏”只不过是一群旁观者定义的标准去评判的,如果这世上的好坏是这么容易区分的话,那么相信现在的人们一定会活得幸福。
生活中,总是有一小部分人会有些特立独行,但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接纳他,是不是会让未来有些许的不同。
当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低头问其他小朋友“我可不可以跟你们一组?”。而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摇头的时候,忽然出现那么一个人主动伸出来手,那种感觉,是不是陡然间觉得昏暗的世界里投射出一股明亮的光线……
体罚,在台湾也同样是存在的,当女班主任一边说着不是要处罚学生,一边拿着记号笔在站在讲台前面的学生们额头上写下考试分数的时候,她是不是没有想过孩子们心理的想法……
有那么一瞬间,发现余守恒的“33分”加上康正行的“67分”,刚刚好是“100分”。这……是在预示着什么吗?
人生的叉路口上,每一次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如果曾经有过不同的选择,那么现在又会得到什么,或是失去什么……
是不是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中,学习成绩好的一般运动都不行,而运动很好,在篮球场上博得女生们尖叫和喝彩的男生,在学生上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软肋呢?
而一场如同我们青春里不能留长发的规定,引发了他们的台北之行。
环岛列车,驶往台北,两个人在繁华的台北游行闲逛,打耳洞……亦如我们所有人青春里的肆无忌惮,活力张扬!台北的那个迷离夜晚,原本可以是一场盛宴,可最后,康正行因为想到了什么,而停了下来……
学校图书馆里,那偷偷翻开而又仓促放回去的《论性别》,又预示着什么……
复习到深夜,在余守恒先睡去的晚上,那偷偷靠近又轻轻远离的纠结,又是表述着什么……
“正行啊,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件事?”
“什么事啊?”
“跟你很好的那个余什么?”
“余守恒啊。”
“恩,余守恒。你是不是喜欢他啊?”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
原本说好的一起,结果都没能如愿,一个人独自坐在天台上,也许是在逃避着什么;一个人去参加篮球比赛,上车前还在不停的回头张望;另一个坐在列车上,车子启动了,但说好一起走的那个人,没出现……
因为是你的请求,所以不管什么康正行都不会拒绝……
但,余守恒,你总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而已。
那些莫名而来的愤怒和伤痛,你不是不会明白的……
系舞会在酒吧的晚上,玩了二选一的游戏,其实问了那么多,最后鼓足勇气问的选择,余守恒,你还是没听到……“我跟慧嘉……”
“守恒,我是说真的,我们没有必要所有的事,都混在一起啊,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啊。”
“我没有差啊,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啊。而且我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有什么不能说的?”
“好朋友,是不是呀。”“好啊,那我告诉你啊。我…我从来就没有自愿要当你的朋友。小时候,是老师规定我要去当你的朋友。我根本就不想做你的朋友啊。”
其实,那是混乱的酒吧里,明明想说的是:我喜欢你啊。
但最终开口却变成了违心的话,这样的收场,是不是会好些?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游行,那些爱过的、痛过的、哭过的、闹过的,都让它们随着记忆慢慢消散吧……
谁对谁撒了谎,谁为谁流过泪,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如同盛夏般炙热的青春里,喜欢过你,这不算是一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