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影响力》这本书时,我决定尝试写作。具体我忘了是哪一章节的哪一句话,促使我下了这个决心,但我知道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开始思考阅读与写作,输入与输出,平衡,自然,道(道行虽浅,谈谈也无妨)。在过去的一年我看了大概60本书吧,但我不爱记笔记,也没写过什么读后感,但是通过阅读能让我下决心尝试写作,我觉得自己就已经获得了不少东西。
不能否认阅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没有阅读,我就不会产生一些想法,新的认识,更不会写下这文章。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输入与输出,平衡,自然,甚至是道呢?我估计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也是灵光一现,不过后来可能认真思考过这个事情。阅读书籍不就是通过眼睛,使文字进入脑袋、心灵的一个过程吗?期间也会产生一些想象,幻想,也可能会思考(我不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称之为思考,因为思考是一件比较耗费精力的事情,而我更多是胡思乱想,感觉就是那种打死都不愿意思考的人,有待进阶)。每阅读完一本书,脑海里便会随之出现一些新的东西,对同一事物产生重新认识,知道了不知道的东西,会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事物等等。这些都充斥在大脑里,没有逻辑,没有规矩,四处游走,此消彼长,让我误以为自己思考过了,并没有。
一本本书读完,脑袋里积累了太多无用的想法,想象,幻想,如果不及时梳理,思维就变慢,思考就会被阻碍,而阅读则会变成只是阅读。
蒙田说自己的思维活动“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它就像脱缰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害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查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看完这一些话深有感触,也对我有很大激励,当然也开始思考。
因此,我觉得必须写作,让思维更敏捷,思考更畅通,。写作是一个梳理自己想法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将自己脑袋里那些想象到的事物,产生的想法等等罗列出来,好的就记录下来,不好的没逻辑的语言随即删除,脑袋里的思想库存也就减少,给再次阅读思考就下更大的思想空间,从而更好的阅读。
阅读是输入,思考是处理,写作是输出。这一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平衡,保证了这一组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拿人来说,饮食是输入,消化是处理,而输出是什么呢?血液、营养成分等,当然还有大小便,三天不去大便那是便秘,四五天不大便,估计得去医院了,我同样觉得缺少了那一个环节都不行!炎炎夏日好多人都喜欢吃冷饮来消暑,其实不然,吃冷饮只是一图嘴瘾,被其表现所吸引,凉爽美味,入口清凉,给人凉爽的感觉。然而温度冷热相互传递,直至平衡,冷饮的低温与人体的较高温度会相互平衡,冷饮的低温寒气最终被身体温度所平衡同化掉。大自然是相当平衡的,有高山峡谷,森林荒原,干旱雨水,四季轮回。要是大自然不平衡了,只朝着一个极端发展,恐怕早已没有人类或者说生物什么事情。
缘何想到道,因为道法自然。要我说我还真说不出什么来,道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深处,需要自己发掘,道更存在大自然中,多观察大自然吧。人活在人类世界中,狗活在狗的世界里,人有人的逻辑思维感情,你敢否认狗的逻辑思维感情吗?人不会比狗知道,狗的哪一只崽子更强壮。
我写作最早的想法是想出一本书,写我的日常生活,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能多了些想象思考,少了些优美的语言。我是个不怎么交朋友的人,了解我的人很少,估计现在几乎没有吧,内心压抑了太多的东西,需要宣泄,需要倒空了,重新装一些东西,一些以前所未曾体会到的东西。这是最初的想法,并且在脑海里盘桓了很久。
另外还有对于阅读的重新思考,因为我比较爱看书,到了有点上瘾的地步。因为我就是一个没有事情忙的话,脑袋里就会充斥着各种想法,因为自身有太多事事情缠绕,会让我胡思乱想,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被自身和周围的事物所包围,终归会有一些念头时不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我需要把这些东西摆到它们各自的位置上去,需要让自己的大脑保持理智,少做或者不做极端的事情,把思想的碎片该扔的扔了,该留的留下来,由内而外的整理整理。断舍离大抵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我也会幻想通过写作赚点钱,挣点稿费,要是将来有机会了说不定还能出一本书。看吧,我的幻想想象随处可见,随时会出现在脑海。如果这算是自己的目标或者说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那我也愿意把它写出来,变成一个对自己的承诺,太多的人看见了,我便有鞭挞自己的动力“嘿,你曾给自己许下过一个写作出书的承诺,并公之于众,你要失信吗?”这一过程漫长,会煎熬也会充实,只要能开始,那就一直走下去。
我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我没有发现任何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发现了,那就是我没看到其背后的内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成长,不断重新认识自己,时间之玫瑰终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