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完人”李光地
◆ ◆ ◆
文 | 品藏君
01
他是清朝最得圣宠的一位汉臣,康熙三次授其御匾,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早年为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统一中国版图立下功劳,晚年为国家大业发展和安定民生做出贡献。
李光地画像
他就是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而品藏君对于李光地的了解,开始源于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热播。李光地向康熙皇帝力荐施琅率兵收复台湾,成就这一历史时期统一中国的不朽功绩。
《康熙王朝》李光地剧照
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时事焦点话题。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统一台湾,乃属中国内部事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代呼唤中华民族涌现更多李光地、施琅之类的爱国忠臣,在捍卫祖国尊严和领土完整上,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忠臣之李光地的风骨,与他出生环境有关。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福建泉州安溪湖头的一个富绅之家。是开漳先锋,辅胜将军李伯瑶之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聪颖,五岁便从师授读,青少年时期是在认真研读经史百家书中度过的。
李光地故居
他尤其致力宋明理学的探求,于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殿试排名第五,不久后任职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启了仕宦生涯,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等同于相国,人称“安溪李相国”。
02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政绩卓著,如平耿精忠之乱,荐施琅收复台湾,荒年赈济饥民,减免赋税和废除酷刑,疏浚河道有治河之功等等。同时,他为政以德,且宽厚待人,有仁慈之心。
明末以来,战争频仍,尖锐,朝政腐败,水利失修,水患频繁。至康熙亲政,把“平三藩”、整治河务和漕运列为首先办理的大事。
平定三藩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白巾军进犯安溪,回乡守制的李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险要,力保安溪;六月,郑经军围困泉州,李光地大破郑军,赢得地方大员荐举,被从优授为学士,服满赴京遇缺即补。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李光地上奏收取台湾,并建议任用熟悉海上情形的内大臣施琅领兵攻打。康熙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终于收复台湾。
清·康熙 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李光地因此为清朝立下了一大功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光地因荐施琅率军统台有功,被擢升为掌院学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康熙帝命李光地为直隶巡抚。就任才三个月,康熙帝就面谕李光地亲自踏勘漳河和滹沱河,并上奏治理方案。
李光地于次年四月上呈治河方案,康熙帝表示赞同,李光地批示两岸州县官府组织民众疏浚河道,仅十个月,治河工程告竣,康熙帝亲临巡视,十分满意,赐李光地《子牙河诗》。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由于李光地负责治理永定河事宜,由于治河实践大获成功,被擢升为吏部尚书。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为民请命,请求赦免“偷垦之罪”,允许百姓继续耕种这些田地,以体现“皇上优恤黎民之至意”。
康熙四十年(1701年),李光地全面负责修建永定河水利工程,原定一年完成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康熙帝为表彰李光地的功绩,特颁“夙志澄清”的匾额。康熙四十四年十一月,李光地升文渊阁大学士。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康熙帝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再赐李光地“夹辅高风”御匾。“夹辅”,意即左右辅佐;“高风”指李光地德才兼优,风格高尚。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康熙帝在热河又赐李光地“谟明弼谐”御匾,以褒扬他“计谟明智,抉弼和谐”。
03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
此外,李光地学识不凡,著述颇丰,他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专研于程朱理学。
李光地文化园
李光地启蒙甚早,5岁入读私塾,13岁读遍儒家经典,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象要义》。除了儒家经传以外,他还兼通诸子百家、历数、兵法、水利、律吕、音韵等学术领域。晚年,李光地奉旨编修《朱子全书》《周易折中》,以及审定《诗》《书》《春秋》《律吕正义》等书。一生著作达43种之多。
清道光年间,朝廷主持编修《榕村全集》时,其中有5种散佚,存世38种,共计175卷。
李光地病逝时,康熙帝深为震悼,谕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变无过于光地者”。康熙评价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
雍正为其刻了一个谕祭碑,在祭文里赞扬他“学问优长”、“一代之完人”。
清·康熙(1700-1718)【孝义流芳】匾 李光地题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孝义流芳:孝义,指有孝行节义者。出于《新唐书·太宗纪》:贞观三年:“赐孝义之家粟五斛。”流芳,散布香气。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常用于比喻流传美好的名声。赞誉受匾人刘钰是个孝义贤人,他的孝行节义的美好名声广为流传。
李光地,不但自身钟爱理学、为官清正,对家人同样严格,重视家庭教育,他十分推崇儒家的修身齐家之道。
如今,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其中就包括福建安溪李光地的家规。
在李光地故居新衙大厝的厅堂里,4幅李光地的亲笔诗作高高悬挂,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李光地以“冰壶”自励,同时也激励李氏后人要像他一样,心如明镜、志向高远。
他编著了《家训·谕儿》、《诫家后文》、《本族公约》等,教导子孙后代要自省自励、安分知足、节俭持家、友爱兄长、孝顺父母;要谨慎处世、淡泊名利,不能见利忘义、好逸恶劳,更不能仗势欺人、败坏门风。”
历经300多年传承,“一代完人”李光地家训族规,李氏后人时刻铭记于心,并演变成一种精神文化,影响当地人的一言一行,激励他们传承家族爱国爱乡爱家,奋发进取,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