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很难,了解别人想要什么更难!无数的悲剧不过就是自己的付出和别人的需要之间的错位罢了。
见我马不停蹄地讲,昨天有学员问我这次的主题。其实,在7月25日的涂鸦中我已说过,近几年我“根据客户需要正在从事一些专题培训,但大的方向是:挖掘感恩之心,构建幸福生活。”
在吐哈油田所讲的系列,也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有必要声明的是,我所讲的不是心理学,而是“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具体运用”。因此,讲授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来源于我的心理咨询经历,并以此兑现“好听、实用”的承诺。
相较于以往,我这次增加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有深度且非常难以立刻回答的问题:您觉得,感激您的人是谁?
当然,在讲座的现场,这个问题可能就变成了:“您觉得,孩子感激您吗?”因为我所面对的是那些为了中国的石油大业“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一线员工,主办方特别嘱咐我要在亲子关系方面多讲一些。
寻找那个(些)感激自己的人!这是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挖掘求助者自身资源的常用技术之一,由于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和验证,每当我再提问时,其实已经知道求助者对这个问题能否回答或者会如何回答了。
咨询室内所出现的场景,常常会原封不动地呈现在讲座的现场: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能够立即给出答案!这是因为,在被我提问之前,TA们从来没有想过。
很多有感恩之心的人会想过自己感激谁,但平时却少有人想过谁会感激自己。尽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自己所感激的人,也就一定有感激自己的人。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提问:一个好的提问,定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让求助者“一愣”之后,开始“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只要有了这样的探索,便会意识到自己身陷心理问题的陷阱,接下来的“跳出来”才有可能。
很多人会表情凝重地苦苦思索,但依然找不到那个既往生活中感激自己的人。
这种情况下我会引导:“您是否帮助过别人?比如孩子。”
对方会肯定地答:“那当然。”
“对您的帮助,孩子会感激吗?难道孩子对您没有一颗感恩之心?”我如此启发。
这样的启发会引发进一步的沉默——我所需要的“创造性沉默”。在沉默中,我常常会看到一张张因痛苦而扭曲的面孔。
“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怎么没能换来别人的感激?我们为什么没能用自己的付出培养出一个感恩的人?”我会再次引导。
答案并不是我所需要的。
我希望TA们带着这样的答案离开,进而通过痛苦的思考,最终能够理解我所反复强调的那句话:感激源于需要的满足;如果自己的付出没有满足对方的需要,感激就无从谈起。
在付出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所给予的正是对方所需要的呢?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很难,了解别人想要什么更难!无数的悲剧就在自己的付出和别人的需要之间上演。呜呼,哀哉!
今晨希望各位看官也尝试着问一下自己:那个感激您的人是谁?
如果您问我,我会毫不犹豫:“我儿子!”孩子若不知感恩,我养的就是个白眼狼!这就像我拿这个问题问老婆时,她肯定地对我说:“你一定是最感激我的人,否则你就是没良心!”
我相信在我的前半生有很多感激我的人,而在后半生我会让更多的人感激我——我觉得,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和自信。
感恩吐哈油田给我提供的机会,祝福吐哈油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