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乔
1-
按习俗,农历正月初二,嫁出门的姑娘是要回娘家的。
除夕和初一都在自己家过,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
女人结婚就有了两个家——自家和娘家。自己的家就是夫家,原来和父母在一起的家就变成了娘家。过年想要回娘家就必须等到初二以后。
但这样团圆的节日,娘家的父母也盼女儿啊!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儿子儿媳和孙男弟女。但这时候却更想念出嫁的女儿,却不得不等到初二这一天团聚。
初二回娘家是有渊源的。
正月初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娘家,回家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2-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回娘家》,那是朱明瑛1983年春晚时唱的,很有画面感,把要回娘家的女儿表现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杨柳,小河,微风,孩子,回家的媳妇带着礼物急急忙忙往家赶。歌手载歌载舞,把一个回娘家的小媳妇演绎得活灵活现。
那时候感觉嫁人是很遥远的事情,曾发誓要永远做爸妈的乖女儿,一辈子都不要嫁,都不要做别人家的人。
好像很多女孩都有过这样的誓言,但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就都投降了,早就忘记了曾经说过的话。
结婚后娘家婆家,就有了两个家。刚开始不习惯这样,还是把娘家当做自己的家。
渐渐地有了孩子,孩子慢慢长大,嫁为人妇也好多年,就习惯了婆家,远远地看娘家了。娘家变成了心底的牵挂,大多数时间都在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虽然如此,委屈的时候想倾述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还是娘家。原来娘家不是远了,而是一直都在那里,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是父母手里的风筝。他们也远远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慢慢成长,看着我们幸福地生活。
其实初二是回娘家的正日子,但过年讲究的是团圆,不管是婆家还是娘家的姊妹都希望那一天聚在一起,说说话,吃吃饭,打打麻将……热闹热闹。仿佛一年中只有这一天是那么随意,那么开心得肆无忌惮。一家人聚在一起,心底是那么踏实,那种家的凝聚力似乎比平时还要强烈。
3-
我只是结婚第一年时,初二回的娘家。大概是刚刚结婚,第一次那么正式地回娘家,两边的姐弟都谦让我。
那时候婆家的大姐结婚了,我弟弟也已经结婚。大姐要回我家,弟媳也要回她的娘家。如果各回各的就没意思了。
所以我们都会事先通话安排时间。弟媳是一个很大度的人,她总是问我初几回去,她确定我哪天回去之后,她再回她家。
我就马上问我的大姑姐,她若是初二回我家,我就初三回我妈家,弟媳就初四回她妈家,几乎每年都是如此。
后来知道初一过后哪天回去都可以,就不计较是否是初二了。但从回娘家这件事情上,却体现了一个人的谦卑和教养,彼此谦让令家庭更团结,更和睦。
当然这都发生在我没生病的时候,我生病以后规矩就打乱了。
原来在农村老家住的时候还可以,和父母离得很近,再怎样不舒服打一个车就回去了。
而现在不行了,两个小时的客车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初二了,看到别的女儿回家,我真的很着急。我不急别的,就是怕父母看到别人家热闹,再看自己家的冷清,心里会失落。一想到这些我就难受得不要不要的。
娘家有几个邻居特别爱串门,他们一定会在我妈面前说自己女儿回来的种种事情。包了多少红包,拿了一些什么礼品,还有一些琐事,事无巨细。
现在都流行炫耀孩子,我不回去父母就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心里还失落,我怎会不难过。
关于出行,有的时候我不信邪,但每一次出门,回来都要休息一周左右才能缓过来,现在是冬天,又特别爱感冒。
回娘家这么简单的事情对我却那么难!看着别人,我眼巴巴地看着,内心好酸楚。
4-
去年父母来我家过的年,我省去了回娘家这个程序,但今年让他们来,他们说什么都不来了。我隐隐地感觉到,他们是觉得女儿家不是自己的家,在女儿家过年算怎么回事。
爸爸是一个传统的人,循规蹈矩,儒家的思想很浓厚。他喜欢按规矩按习俗去做事情,出格的事情做了,就会不心安。
今年又该回娘家了,我还是回不去。让他们来过年,他们又不来。本来一年中在一起的时间就不多,再省下回娘家这道程序,日子就显得太单调了,少了仪式感,内心好惆怅。
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他说,你来不了,我们去你家吧!不过初二去不了,初三或初四吧!
父亲最懂我,这样的安排我很高兴,毕竟我有盼头啊!
今天初二,别家的女儿都回娘家了。我在自己家里准备着各种好吃的,迎接爹妈来我家。心里想象着那热闹的场面,那种祥和温暖一定是最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