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在用他所认为最好的方式在爱孩子!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位父母的爱如愿地能让孩子感受得到,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并没有找到孩子“爱的语言”来将爱彼此联通。爱不是别人的需要,爱是自己的需要,爱是一生的必修课。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为风靡全球,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的亲子沟通的“圣经”,将帮助你增进爱人的技巧,成为更加畅通的爱的管道,滋润彼此。
由于书中内容非常详尽具体,可实践性很强,这里少谈个人理解和观点,只是将书中精华罗列,希望对需要的读者有帮助。如何觉得不错,读者自行查阅、研读、实践。
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当我难过或者收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伶;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2.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3.其实,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相对他们进行操控。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心。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难过的心情,分析原因,然后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者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就为这点小事哭啊?
一开始,我们都会担心成为溺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会逐渐意识到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我们发现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
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的重复。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
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们只需要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例如:
“老师说我们每天只需要花15分钟时间复习数学就够了。但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弄完。我真笨。”
“花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是容易让人感到气馁。”
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哪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够让孩子得到安慰;哪些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哪些让你们关系更亲密;哪些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哪些又能帮助孩子修复伤口。没有什么更能代替你自己的亲身感受。
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1.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提示。
“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写便条。
(贴在毛巾架上)
“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谢谢!”
“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
“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写便条:
“求助!头发堵在排水管里让我很头疼!把水槽都堵塞了。”
“玩完了,记得收拾好玩具。爱你的,妈妈”
如果你想马上做一件事情,最好语气坚定,不要恳求。
2.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即使温和的说:该吃午饭了,对他来说,也像是指责他“天生健忘”。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
1.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等爸爸回来,有你好受的!”
“你来帮我拿三个柠檬。”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你再乱跑,我就要动手了!”
“比利,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看来你决定坐在购物车里!”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妈妈,你去哪儿?”
“买东西。”
“我也想去!”
“今天不行。”
“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
“因为我昨天在商店乱跑?”
“你说对了。”
“对不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会有很多机会的。今天我想自己去。”
2.代替惩罚的方法
(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我的新锯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的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蹭掉。”
(4)提供选择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
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哪找到。”
(6)解决问题
“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3.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谈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我们期待孩子成大成人以后,当他做了后悔的事情,他能反思:我能做些什么事情可以改正我的错误,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该受惩罚。”
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
1.鼓励孩子自立的6个技巧
①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②尊重孩子的努力
③不问太多问题
④别急着告诉答案
⑤鼓励孩子享有外部资源
⑥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事实上鼓励孩子自立的整个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我们理解了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同时内心也是充满了矛盾,首先是图省事。我们多数人现在都很忙碌,通常都会叫孩子们起床给他们扣扣子,告诉他们吃什么穿什么,这样又方便又快捷。
其次,在情感上我们无法割断与孩子的紧密联系,我们无法不是他们的失败,为我们的失败我们做不到,明明几句话就可以让他们避免痛苦或失望,但也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对挣扎或犯错。
我们还要克制自己不提供建议,首先是我们确信自己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我们知道当孩子问我妈妈,你说我该怎么做的时候,我要控制住自己,不马上告诉他怎么办。
更困扰我们的是我们不能承受孩子不需要我们时的失落感。
每个家长都在经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旅行,一开始我们献身于一个弱小无助的生命,几年来又经历为他们担心,给他们安慰和理解为他们做人生计划的过程,把我们的爱,我们的体力,我们的智慧和经验都给了他们,为的是有一天能让他们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
2.更多鼓励自立的方法: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
避免经常帮孩子捋头发,扳直肩膀,摘掉身上的线头,卷起裙边,整理衣领。孩子们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
(2)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没有孩子愿意听到,你鼻子都快贴在本子上了……写作业的时候坐直了……把眼前的头发捋一捋,那怎么看东西?
(3)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
(4)让别人自己去问孩子问题。
人们经常会一遍又一遍的当着孩子的面跟父母:约翰愿意去上学吗?他喜欢刚出生的小妹妹吗?他为什么不和小妹妹一起玩儿?
这时候真正尊重孩子的做法是告诉问问题的人:你让约翰来告诉你,只有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5)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
(6)谨防说太多的“不”。
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
1.纳撒尼尔·布兰特《自尊心理学》:“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既然孩子的自尊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当然我们到目前为止学到的所有理念和技巧,都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每次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他的自信和自尊。
2.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描述后面,把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你已经记了一个多小时的单词,这叫做有耐心。”
3.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的码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类,彩笔、钢笔都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
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1.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6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大卫,你虽然想留在家里和朋友玩,但还是同意和我们一起去奶奶家,你很体贴别人。”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家里每个人都想去不同的餐馆,大卫你来想个办法打破这个僵局。”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
“爸爸,今天早晨大卫和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不想穿靴子,我不想让他在学校湿着脚。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穿上他的旧运动鞋去学校,带上干袜子和他的新运动鞋”
(4)以身作则。
“我好失望,我今晚特别想去看电影,可是爸爸提醒我,我们已经同意一起去打篮球……哦,我想还是把电影最后一周吧”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我记得你开始时对童子军训练营反应特别强烈,但后来你慢慢了解,并和别的孩子讨论了以后,还是决定试一试。”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大卫,参加婚礼穿旧牛仔裤不礼貌,就好像是在说,这个婚礼不重要,尽管你不喜欢穿正装打领带,我还是希望你能穿着得体。”
还有什么别的技巧吗?尽量接纳大卫的负面情绪,给他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尝试解决问题。
第七章:融会贯通
1.最后要提醒的是,我们不必给自己套上好妈妈,坏爸爸,溺爱型妈妈,权威型爸爸的枷锁,我们都是普通人,仍然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和孩子一起生活,不仅需要我们耗费精力和体力,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智慧和恒久忍耐。即使我们不能做到这些,也不必苛求自己找我们不必苛求孩子一样,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2.在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内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我们学习所有这些技巧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彼此相爱,让自己快乐,也让我们所爱的人快乐。
生活中不再互相指责和抱怨。
体谅他人的感受。
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愤怒和烦躁。
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自己的需要。
让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任的人。
3.放弃那些陈旧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让孩子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好的沟通方法,然后运用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当中来面对朋友,同事,父母,伴侣,以及他们未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