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和拔罐 糖糖双眼皮
很幸运,和主任签订了师徒协议,成为了主任众多徒弟中的一份子。主任在这个地区小有名声,语文教学上造诣颇深。能在他的带领下钻研语文教学,对于自己精进业务能力大有裨益。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劳而获的。这不,刚刚成了徒弟,各式各样的假期任务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昨天一天,主任先是要求谈一谈对“叙述”和“记叙”的理解,紧接着推荐了《文心》《文章的作法》等书,要求学习。这只是开头,中午又发来电子书,名字模糊了,书名大概表达的是教育靠自己的意思。
最近学了吉他之后学的自己的学习欲望如春水一样暴涨,为了主任的号召,也是打心里希望自己的语文理论水平上一个层次,我跑到了书店。淅淅沥沥,不知不觉挑选了大概有十多本书,大概都是于漪、叶圣陶、朱自清、吕叔湘等教育界大咖著的书,这些书便是我职业阅读的第一步!说实话,也不知道这些书能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但是昨天的英语阅读给了我不少启发。 阅读讲的是由匈牙利心理学家定义的“心流状态”,就是指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一件事的时候,其他所有的事都变得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仿佛没有了自己,只有从事的活动是目的。要让自己进入心里状态,首先要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知道怎么操作的事情去做,这样的事情会让你舒适给你带来自信。当进入心流状态,要稍微注意自己的状态,这样工作的结果会更加理想。与此同时,也要格外注意,做事不能太刻意,这样注意力就会从手上的事情转移开。所以说,我们可以为进入心流状态创造条件,但是不能太注重结果,享受过程幸福感便会加倍。 心流状态的理念对于我今后的职业性阅读很有启发。不要存在功利性,希望自己读完这些书之后语文理论水平,解读教材能力能不能提高,或者达到什么水平。这样的刻意,会成为你进入心流状态的阻碍。享受读书的过程就好,也许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也说不定呢!
今天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拔罐。学生家长也有做类似身体保健的,有时在朋友圈发一些给顾客做的真人效果图,大多是红一块紫一块,让人啧舌不忍直视。要不是刘燕动员,并且看到拔罐只要11块,我也不会动了这个心思。上身赤裸,头埋进床上特有的窟窿,双臂自然贴近身体两侧。最恐怖的要属头发了,服务员会把头发捋顺一股脑从脑后甩到前面,然后头发顺着头顶垂到地面,想象都渗人。还好这样的景象我没看到。从后背到股沟再到两臂,拔满了罐子,感到身上在没有一处肌肤能容得下一个罐子了,却又听到篓子中罐子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的声音,我就闭着眼默默想:哼,看你还能往哪拔。事实上,所有的罐子最后都牢牢吸在了我的身上。旁边的刘燕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心情,发出哎呀哎呀的声音,后来给她刮痧,这哎呀哎呀的叫声就变得越发惨痛并不绝于耳。头埋在窟窿里,眼前是黑暗的,脑子是空洞的,这凄厉的叫声在无边的黑暗与寂静中,竟让人有一种异样的解压与舒适,再伴随着店里轻柔的音乐,睡着了……
拔罐后的景象惨不忍睹,《上阳赋》中章子怡的一身华服被网友戏谑为杂交玉米,我这满身圆圆的红紫色印子的后背该像是什么呢?联想能力有限,反正没什么美感。 今天和好久不联系的糖糖发了微信,没想到就得知了一个重磅消息——她要去割双眼皮。一方面惊叹和佩服她的勇气,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对于追求美这件事是不是太忽略。人不论是外在和内在,都要追求更好。糖糖在不断改变,我呢?算了,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在脸上动刀,我敢直面自己脸上的缺陷是不是也算是另外一种勇士呢?
最近在看李镇西《每个教师都是故事》这本书,看到一句话挺有意思也很有道理——经验有时是抵御课堂改革的盔甲。由此,教龄长的教师有经验也不见得都是好事,观念与时俱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