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个时代的印记,我想,除了城市里的地标建筑、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恐怕还少不了那些会稽人口的年代戏,还有被传唱的流行歌曲。
这好比当下,脑子里一下就闪现出无数首歌,很多歌名虽然已经淡忘,但残留下的杂乱无章的歌词碎片,却充斥着我的大脑,突然不知从哪下笔。
我试着按时间顺序,去慢慢捋一捋,想要找到收录进大脑中最远久、最远久的那首。估模着能找到那一首,必定有着深远意义的歌。
记忆的大门打开的那瞬间,我好像在回忆的漩涡里看到了那个操场。
那个操场,是儿时大院里的篮球场。看着是个很正式的篮球场呢,铺了光滑的水泥地,还标准地画上了边界线和三分区,架了篮板。面积虽然不太大,却是在家属区大妈们自留地里挤出来的一块,夏日的晚上就是家属院的游乐场和纳凉胜地。
儿时很多的快乐时光,都在这个操场。难道是记忆在引领我,回到最久远的那个触碰到流行歌曲的时间吗?
想起来了,那个操场还是天然的露天影院。
大院的操场,隔段时间就会组织放电影,是一帮大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放映多选在礼拜天的晚上,在电影院上影过的片子,都能轮着在大院的露天剧场播放。
只要宣传栏黑板上写出公告,整个家属院就会呈现出过节般的样子。
太阳还没下山,一帮大小孩就闹着院里的叔叔们,在操场篮球架前竖起大块的白色布帐,抱起家里为数不多的椅子去占座位。天色见黑后随意扒拉几口饭菜就去等着,因为去晚了座位极有可能被大孩子抢了,甚至可能会被人流挤出操场,就只能跑到幕布后面看反转片啦。
回忆的漩涡里,越来越清晰地重复一段语音“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啊!怎么是这句台词。我一直以为童年最初看过的电影是《刘三姐》,原来还有更早期的片子,这是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经典台词。
那是一部大人才看得懂的电影。好像是讲述粮食困难的战乱时期,出征的战士在安抚家人时说的一句话。记住这句台词,想来是因为当年的我家和身边很多家庭一样,饭桌上从来没有见过面包、牛奶,清贫的三餐粗茶淡饭,虽然每日在傻乐,可也很期待“一切都会有的”的日子。
我在回忆的漩涡里游走,顺着涡轮下沉,继续下沉。
终于,漩涡的深处有隐隐传来歌声: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一直伸到迷雾的远方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这是我妈的声音,虽然声音很年轻,个别音准还有些青涩,可我一下就听出来了。
母亲说过,在我出世前,她就追随父亲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辗转了好多个驻地。跟随父亲写的回忆录,早些年我也陪着俩老去走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见过曾经的战友。
母亲性格乐观,她很喜欢唱歌。在我懂事后就常听她哼唱《喀秋莎》《山楂树》《三套车》《红莓花儿开》这些俄罗斯民歌,而这首《小路》,是她最喜欢的一首。纵然她如今满头白发,只要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她依旧会跟着高声哼唱。
浮现在记忆里的这首《小路》,应该是我还在襁褓里就听过妈妈吟唱的歌。在父亲的兵戎岁月里,妈妈就是歌中追随心上人的那个姑娘。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 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 /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 /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
纷纷雪花掩盖了他的足迹 / 没有脚步也听不到歌声 / 在那一片宽广银色的原野上 / 只有一条小路孤零零
他在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 / 实在叫我心中挂牵 / 我要变成一只伶俐的小鸟 / 立刻飞到爱人的身边
在这大雪纷纷飞舞的早晨 / 战斗还在残酷地进行 / 我要勇敢地为他包扎伤口 / 从那炮火中把他救出来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 我的小路伸向远方 / 请你带领我吧我的小路啊 / 跟着爱人到遥远的边疆
虽然时光流转,我的记忆中也慢慢植入了许多的歌,虽然好多因为歌词的淡忘而不能唱完整,可这首根植在记忆深处的妈妈最爱的《小路》,没有真正学唱过,好像也能自然而然地吟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