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作品《蛙》的主角“姑姑”,以姑姑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串起来这么多年来有关于生育的故事。
姑姑出身革命家庭,根正苗红的出身让她得以读书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姑姑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她的黄金岁月是在十几岁的时候,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飞驰在村村镇镇为产妇接生,好技术带来好口碑,活人无数;而后计划生育开始,她有最坚定的信仰,最雷厉风行的手段坚决的执行政策,这时就体现了复杂性,姑姑的行为到底能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定义呢?最后当姑姑年华老去,她开始忏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是什么让她忏悔?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读到了这样一个情节,让我想要认真读完它。姑姑的亲戚家母牛难产,姑姑无奈之下帮母牛接生下一头小母牛,亲戚欢天喜地,姑姑冷笑着说,生个女孩没有生个小母牛欢喜,亲戚说,那不一样嘛,姑姑柳眉倒竖,怎么不一样?亲戚看姑姑动怒,打个哈哈不再说话。
莫言真的懂女性这种无力感,明明大部分女性坚韧顽强、勤劳善良,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女性往往还是被嫌弃、被低看。有人试图去讲道理的时候,得到的回答也是带着轻慢的敷衍。
姑姑在书中还说了一句名言,钱不花就是纸。有人看完后说影响了自己的消费观,但是我看到上下文才知道,姑姑接下来说,只要有赚钱的本事就不怕花钱。笃信前半句的人,扪心自问自己有赚钱的本事吗?
姑姑在少女时代作为十里八村唯一的有文化有工作有威望的单身女性,只交往过一名飞行员。后来这位飞行员开着飞机叛逃,给姑姑招来了很大祸患。但是上级随后在飞行员的日记里看到飞行员在日记称呼姑姑为“红色木头”,这个既讽刺又嫌弃的称呼救了姑姑一命。
这是什么样的悲剧啊,恋人背叛了国家,抛弃了姑姑,把姑姑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没想到还要面对恋人的讽刺鄙夷。姑姑到最后都还相信,飞行员之所以写下并留下这本日记,是为了保护自己。比起飞行员真的不爱自己,姑姑宁可给自己制造一个虚假的幻境。姑姑就这样封闭了自己的柔情。
在计划生育时期,姑姑曾经带着挖掘机去找躲到娘家的二胎孕妇。姑姑先礼后兵,劝说孕妇的爹娘交出孕妇,劝说无果后对周围的邻居喊话,孕妇不出来,就扒邻居家的房,扒完左邻右舍的房,就扒孕妇家的房。姑姑说到做到,挖掘机把邻居家的风水树挖倒,邻居嚎哭着打门让孕妇出来。
这一段描写实在是干脆利落、惊心动魄,甚至让人感到遗憾,以姑姑的才干和魄力,为什么不去干一番真正的事业,但是也许在姑姑的眼里,这就是她的事业。
很多小说对男性的描写通常比较丰满,一个男人他可以既是英雄又是混蛋。但是女人,几乎都是单薄的陪衬,是少女就轻盈美好,是母亲就伟大隐忍,是狐狸精就浅薄浪荡,是教师就庄严圣洁。姑姑不一样,姑姑是泼辣的医生,也是感情受伤的少女,还是心狠手辣的刽子手,到了暮年姑姑灵魂寄居在胖大的身体中忏悔并备受煎熬。没有人是完美的,人内心的幽暗也会映进现实,女性值得拥有这样丰满的描写。#读书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