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过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幸福的女人多少年过去了,还保持着娇憨的模样,而不幸的婚姻足以令人性情大变。
在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事前曾与女婿王狗儿讨论过,对王夫人的评价是“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还说“听见他们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了,又爱斋僧布施”。
由此,刘姥姥认为王夫人值得投靠,一定能解自家的燃眉之急。
可我们看到的王夫人是怎样的呢?平日里吃斋念佛,似乎一副菩萨心肠。
可暗里丝毫不考虑儿子贾宝玉的真实意愿,非要棒打姻缘,拆散宝黛,促成金玉良缘;发现打小在自己身边伺候的丫鬟金钏和宝玉调情,也是毫不容情,直接造成了金钏跳井自杀;抄检大观园时又赶走了芳官,晴雯,害得晴雯抱恨而终。
这似乎让人有种错觉,怀疑刘姥姥遇到了一个假的王夫人。可事实上未出嫁以前,王夫人为人处事确实是刘姥姥说的那样,性格爽朗,为人善良。
是什么让王夫人性格大变,变得表里不一,让人厌恶的呢?
固然婚姻不幸是主因,而其他原因,也加剧了王夫人的转变。
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可王夫人却被这不道德的婚姻束缚了一辈子。
贾王两家的联姻是典型的各取所需,唯一不用考虑的是贾政和王夫人两个当事人的愿望。
王夫人在这场不对等的婚姻中面临着三重困境:
困境一,丈夫贾政与自己情不投,意不合
一段好的婚姻首要的一点在于三观的契合,而贾政和王夫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三观不合。
贾政自幼喜欢读书,所以家里总有些清客陪他谈论学问。
从他对赵姨娘的偏爱看,他更喜欢性格鲜活的女子。
同样是王家的姑娘,那么聪明伶俐的王熙凤居然大字不识,王夫人就可想而知也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可见在生活情趣上,贾政盼望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场面是绝不会有的。
王夫人是正妻,她的人设是设定好的,就是要端庄贤惠,她做不到像王熙凤那样不掩饰本性地活着,自然就活得很憋屈。
2. 困境二,婆婆贾母对王夫人不看好,不支持
王夫人嫁入贾家时,王家还处在上升期,实力不足,所以王夫人在贾府绝不可能像王熙凤那样活得张扬自我。而且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是贾赦的续弦,并不是王熙凤丈夫贾琏的生母,只要大面过得去就行了。
而贾母则不然,是史侯府千金,豪门贵女出身,是老国公的原配嫡妻,又是贾政生母,她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贾政对王夫人的态度。
不但贾政与王夫人三观不合,以贾母的眼光看,这个儿媳也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虽然贾母多次在人前人后说王夫人贤惠,可贤惠是古代人妻的必选项。就是再不想也得装着,否则就犯了七出之条,说实话这真的不算什么褒义词,贾母对王夫人只是面子情罢了。
从李纨守寡后由王熙凤来管理荣国府就可以看出贾母对王夫人既不支持也不待见。而且启用王熙凤着实是步妙棋,第一王熙凤是长子贾赦的儿媳妇,这就堵了贾赦夫妻的嘴。第二,王熙风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让王夫人吃了哑巴亏。这真是一举两得。
3. 困境三,丈夫喜欢的另有其人——小妾赵姨娘
从书中看,赵姨娘是家生子并非良妾(出身良好,自由身且有正式纳妾文书),可就是这个粗俗的赵姨娘却儿女双全,真让人对贾政的审美观大跌眼镜。
赵姨娘是怎样出现在贾政身边的呢?估计最大可能是从小由贾母指派来伺候贾政的丫鬟,而且是由通房丫鬟提上来的,从小就在贾政身边伺候,自然情谊非凡。虽然赵姨娘是贱妾,可王夫人也没有办法撼动,只好忍受着,赵姨娘的存在,对王夫人来说就是屈辱。
为了反击,王夫人提拔重用探春,拿探春当枪使,这既恶心了赵姨娘,又彰显自己是贤惠的嫡母。
同时为了消除贾环对宝玉地位的威胁,又允许赵姨娘把贾环养在身边,让贾环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被赵姨娘管教得不成样子。
二、贾珠之死,是对王夫人的第一重打击
婚姻的不幸,使王夫人必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而对长子贾珠王夫人更寄予厚望。
从娶李纨为妻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王夫人为长子贾珠考虑得多么周详。
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而国子监是当时官办的最高学府,能担任这职位的人,一般来说学识,威望缺一不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明代名相徐阶都担任过这个职位。王夫人这种作法,明显是在为贾珠走仕途铺路。可偏偏贾珠没福,才二十岁就病死了。
人生最难过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贾珠的死让王夫人深受打击。
三,贾元春入宫,让王夫人更加伤心难过,但又无能为力。
贾珠的死对王夫人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对荣国府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被寄于厚望着重培养的家族继承人没了。在朝堂上贾政表现平庸,而宝玉作为嫡次子,从来不是培养对象,贾赦一支也没有能支应门庭的人,由此荣国府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困境。
这时,刚失去长子的王夫人又迎来噩耗,嫡长女元春因才华出众被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这绝不是王夫人的愿望,以她的谋算,如果有意送元春进宫,绝不会把元春培养成那么天真的个性,这个决定肯定是贾府当家人的决策,王夫人没有发言权的。
失去了长子,又不得不牺牲女儿的终身幸福,为家族和次子宝玉铺路,这样双重打击下,性格爽利,待人不拿大的王夫人彻底消失了。
四,王夫人虽然把吃斋念佛当成精神寄托,实际上却满怀愤怒,变得心硬似铁。
长子死了,次女被送到了“见不得人的去处”,小儿子又被婆婆霸着,溺爱着。王夫人内心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排解不良情绪呢?
于是,吃斋念佛找精神寄托成了她唯一的选择。她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但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宝玉就是王夫人的逆鳞,所以凡是王夫人认为会侵犯到宝玉利益的事儿她都会不择手段地排除掉。
无论是对黛玉的厌恶,还是对金钏,晴雯这些人的狠毒,都是因为在她眼里这全是宝玉的绊脚石,不能给宝玉的未来带来一丝助力。
而且,对贾母的愤恨,对丈夫的厌恶,都让她绝不愿意接受黛玉做儿媳妇,她所有作法就是敌人拥护的,我坚决反对罢了。
不幸是把双刃剑,既能造就人,也能毁灭人,王夫人遭遇的不幸磨灭了她善良的天性,让她变得表里不一,心狠手辣,实际上她也是可怜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