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幸参加了新课标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评名师交流会,听了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虞大明的思辨课堂,让老师们静心思考“思辩课堂”应具有的课堂特质:“思”是高品质思维,“辩”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质量表达。思是辩的内核,辩是思的外壳;思而不辩则枉,辩而不思则妄。
虞老师重点从“思辩课堂”的价值取向、操作范式、基本目标、学生“思辩课堂”的主要问题、主要路径、保障性措施进行了解读。为了使每个孩子尽可能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思辩课堂”势在必行。面对如今课堂出现的无趣、无物、无序、无力等问题,虞老师用以下方法去改变:实现思辩的最高层级,即修养性。虞老师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如设立四级音量,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音量的声音讲话,为学生思辩的修养性奠定基础。“言而当,知也; 默而当,亦知也”。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在虞老师的讲座中,老师们深深感受到思维能力表达的重要性。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水平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虞老师所提出的“思辩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从问题驱动、质疑促进、合作探究、巩固迁移四个角度出发,通过生疑、辩疑、探疑、新疑四个环节体现语文课堂螺旋上升的学习范式。
“思辩”与“质疑”是虞老师“思辩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控制好话语权,做倾听者、点拨者,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课前质疑、课始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在质疑中出新知,在质疑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
虞老师为每一位老师在“思辩课堂”的研究之路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讲座中,老师们认真聆听、做笔记,学习结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学习群中积极发表学习收获,撰写反思感悟,学习积极性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