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第十八篇开始在讲面对“天下无道”的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而孔子则是仍然想在乱世中有所作为。
18.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剖心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解读】
面对商纣的无道,三个在孔子看来是仁人的有三个结果,一个是离开归隐,一个是上谏被贬,一个是反复上谏被杀。
18.2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之国呢?”
【解读】
柳下惠可能是孔子比较欣赏的,面对无道的情况,他不选择离开,另外以正道上谏也能够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