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leep train,睡觉的火车,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英语中听到“卧铺”这个词。我看着这个词从我面前的这个英式口音携带者的嘴中吐出来,马上开始脑补她和卧铺出现在同一画框中的样子…… “How do you like the sleep train?” 索菲亚简单扼要的描述了她的卧铺体验horrible but good fun。
也就是说,当我对一个地方,或者一类人的印象(比如德国人、新西兰人、比如中学生,或者粉刷工人、模特、开公司的、或者街头艺人等等等),从最初的几个孤立的断点的了解,逐步拉近,逐步扩大,逐步细化,—— 我发现,最开始的那些耸人听闻的概括性的形容词,开始渐渐瓦解。
虽然她在这里说的是美国,但是她所说的搁在哪儿都成立。她说:“你从新闻上看到的关于美国的事儿,并不等于发生在每一个个人身上的事。你从我嘴里听到的,也不代表它会发生在美国所有的地方。我只是来自这么“一个”地方的“一个”人。我的体验和其他任何不管是来自加州、德州或者其他不同地方的人们很有可能完全不同。别忘了,美国是个很大的国家,里面装着很多很多不同的人。”
>>本文是此播客单集的文字稿。戳这里去听听Sophia、Shelly和Lily的声音<<
>> 关于这个播客
Sophia: "They just got this like crispy coating on them, that's like quite spicy. Thouogh not really spicy, but (whispering)... so good."
它们上头裹着一层脆皮儿,吃起来有点儿辣,但是还不是特别辣的那种。but it's so good (whispering).
索菲亚说的这种好吃到停不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麦辣鸡翅,没错,就是麦当劳里卖的那种。但是这好东西,可不是哪儿的麦当劳都有卖哦,在索菲亚去过的所有国家里,他只在中国的麦当劳里发现了她的真爱鸡翅。
从上一集索菲亚讲到关于流氓蛋白质的入侵的事儿,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的话题会怎么拐到这集里的这条道上。而且其实,在麦辣鸡翅这个美丽的画面再索菲亚的脑海中出现之前,我们谁也没有提前计划到,要聊到接下来的事儿。
【音乐】【intro: 这里是新西兰野生故事,第5集】【音乐】
去年索菲亚报了个团儿来中国旅游,和麦辣鸡翅的缘分就是发生在这次旅途中:
We've gone on this river cruise, and then we'd have to get to this town, and then we need to get the sleep train to Yangshuo.
sleep train,睡觉的火车,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英语中听到卧铺这个词。我看着这个词从我面前的这个英式口音携带者的嘴中吐出来,马上开始脑补她和卧铺出现在同一画框中的样子…
How do you like the sleep train?
索菲亚简单扼要的描述了她的卧铺体验horrible but good fun。
她的第一次卧铺之旅是睡在下铺。睡在下铺,那么接下来,你大概也能想象到:"People will come and go and sitting on your bunk?"
索菲亚他们团里的其他人,大部分都被分到了隔壁的格子间里面,因此她周围的铺位上都是中国旅客 So I had Chinese people above me and opposite.
关灯之前他就一直在隔壁和她们团里的其他人一块儿玩儿,然而当熄灯之后:
But when I went to bed. First of all it was all right, but then the guy opposite me and the woman above him got out of bed. And they got dressed and were just sitting in their shining torches and kept shining AT me.
对面铺位上的一男一女穿好衣服,爬起床来,打开手电筒,不停地朝她照。
... and then they got their food out and then she went and sat by the window on the other side where the table is, and kept pulling the curtain across. So every time she did that and we were going pass street lights, they were like flashingin my eyes.
俩人坐到窗户跟前儿,把窗帘拉开,就着夜景,吃零食。每当列车驶过一盏街灯,就亮瞎索菲亚的双眼。
她心想这是在闹哪样?
I was like 'what are you doing?'
你可以想象从来没坐过卧铺,更没在外国坐过卧铺的索菲亚,it made me feel really uncomfortable,I've never been in anything like that before。这第一次体验里面的不愉快,成为了她对卧铺的概念的基调。被陌生的面孔环绕在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中,看到令她费解的行为。—— 于是坐卧铺这件事情,在她的概念中,和“可怕”产生了关联。'a bit scary'.
但是索菲亚可以确定她最终是睡着了一会儿的,因为她醒来后睁眼看到的第一幅画面,定格在她的记忆里:because I woke up and there was this little boy just staring at me. 'Ican imagine.'
小朋友盯着人看的功夫可是了不得,盯得入神的时候,仿佛他身边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一样。
在这一次之后,索菲亚吸取了教训,主动要求睡上铺,跟别人换都行。after that time, I just ask my guide if I could go up at the top. If she didn't put me at the top, I'll swap with somebody else.
睡上铺,对他来说完全ok。
Didn't really sleep, but it just felt much better. 虽然还是睡不着,但是好多了。
索菲亚因为自己的白皮肤被盯着看的时候不在少数:It's just white people. I did get it a lot, the blonde girl in our group got it even more, so...她的一位金发碧眼的团友,更是经常被问可不可以和她一起合照。
我心想,至少帝都这样的大城市的市民能淡定些吧。
我:What town were you in?
Sophia:Everywhere!… even in Beijing ...
处处都是如此,有一回,在北京:
Sophia: "In the Forbidden City, I met up with these 3 guys from England on the way.
在故宫,他和三个路上碰到的英国人一起走着,一姑娘跑过来跟他们说'Photo photo!'
I was like ' oh you want me to take a picture?'
She was like 'No,of you!'"
是想让我帮你拍照吗?那姑娘说,不是不是,是拍你。
索菲娅一边答应着,一边心里直犯嘀咕 'I was like o...k...'
跟她一块儿走的仨人里面有两个是白种人,另外一个是印度人。
... and the other one was Indian. So she gets us together and goes 'Ugh, not you.'
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等着让那姑娘拍,但是印度那哥们儿被姑娘嫌弃的拎了出来。索菲亚顿时就震惊了'I was like WHAT?!'
她说要是在俺们英国这么干的话,简直是分分钟就要…
'If you do that in england,THAT's just like…'
我:'Yes, it IS! To Chinese people too ... to most Chinese people, and to me, that'll be really odd and disrespectful.'
我跟索菲亚说这算是个奇葩,是个个例。
我说中国很大,人很多,人们的文化和成长背景各不相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别,甚至你驱车一个小时都能感到穿越了一二十年的发展一样 …
我:'People come from so many various backgounds, upbringings and education levels ...'
当然,对于任何人来说,在对一片遥远的土地和人群,从零开始建立概念的初期,用他最先了解到的这么一些碎片去构建一个大致的印象,这也是必经的步骤。
但是因为距离遥远,也因为这些碎片信息的偏颇,只是一个狭窄的样本,所以在初期形成的这种印象其实只能算是stereotype。
比如当索菲亚来到这一片陌生的国土上,看到奇特的行为,因为不了解这个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干,他是怎么想的、也不了解这种做法在当地是不是就代表了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方式……等等等等。
所以,在猛地遭遇到clash of difference的时候,一个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用自己和对方 在一个最明显的层面上的差别来解释这种奇特的行为——这个差别当然就是彼此的身份属性,她是英国人,对方是中国人。很容易会觉得,这便是原因的全部。然而她由此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了解,却是管中窥豹,其实只可见一斑。
对于任何一个由多个人(无论是几个、几万个还是几亿个人)组成的群体,怎么有可能用几个字儿的形容词就可以概括呢?
可是,这种概括却正是我们通常透过媒体的传达,在自己不能亲身去看的情况下,唯一能够获得的了解。
这个渠道本身带着的这种局限性,大概是不容易改变的,而且或多或少,谁也都离不开透过媒体的传达去了解世界的这种方式。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亲身去体验、亲眼去看,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亲眼去看看 新闻上、书上描述的每一个地方。
—— 不过,但凡能意识到这个局限的存在,它带来的偏差也就能减弱一些:
“A lot of what you see on the news isn't exactly what's happening to individual people. What you're hearing from me,I'm only one person from one place,it's a very big place with a whole lot of people. My experience isn't gonna be the same as somebody from California,from Texas,or from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in the midwest.
It's a great big place with a whole lot of different people.”
这是在惠灵顿青旅和我同屋的美国女生Shelly(Shelly不是她的真名)。
虽然她在这里说的是美国,但是她所说的搁在哪儿都成立,她说:你从新闻上看到的关于美国的事儿,并不等于发生在每一个个人身上的事。你从我嘴里听到的,也不代表它会发生在美国所有的地方。
我只是来自这么“一个”地方的“一个”人。我的体验和其他任何不管是 来自加州、德州或者其他不同地方的人们很有可能完全不同。别忘了,美国是个很大的国家,里面装着很多很多不同的人。'
Shelly所说的,也正是我在新西兰的时间里逐渐得出的体会:当别人在问我,这个事儿在中国是怎样怎样的时候,我得记着,我只是来自中国的一个小小地方的一个小小的人,我在国内旅行的经历也很少,我所了解的中国的样子只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切片。所以我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这一点要强调,对于人家来说,我可能是他们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或者是最初见到的几个中国人之一,但是我这儿自个不能忘了,不能直接把这问题接过来,说着说着真把自己个儿当成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代言人了。
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任何的个人都不可能 用他的言行和所了解到的事,去代表他来自的整个国家的样子,就连对我自个儿土生土长的屯儿,我都不见得能代表。
所以,同样的道理,我看“别人”的国家时也同样:
也就是说,当我对一个地方,或者一类人的印象(比如德国人、新西兰人、比如中学生,或者粉刷工人、模特、开公司的、或者街头艺人等等等),从最初的几个孤立的断点的了解,逐步拉近,逐步扩大,逐步细化,—— 我发现,最开始的那些耸人听闻的概括性的形容词,开始渐渐瓦解。
我发现这些形容词 一是:无法概括,这个地方这群人里面丰富的个体的差异;
二是:当更多的了解了这些起初看起来奇特的行为的来龙去脉,ta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他的这种做法,更适合ta所在的这个环境…… 就会意识到,起初那些形容词是太肤浅了。
把那层形容词揭开,就能发现尽管是到了陌生的国土或者人群里面,但是人们的想法和言行,仍然是遵循着底下那个——「人」共有的通用逻辑。
当我渐渐从刚开始的只是看到独独的一个人的样子,到后来也看到了造成他们之所以说话做事的那个周边环境是什么样儿,一切就都开始make sense了。
【音乐】
缺乏互相了解的遥远距离,是一个类似哈哈镜一样的东西,把那段距离掐掉的话:那么看起来再奇特的人都会变成 only human,都不过是人而已,不过是在个体和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长期下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方式。
距离拉近了,标签就会被淡化。再凑近点儿看,那些高大上的学说里面所谓根性上的差别,似乎也变得模糊了。
其实来自美国的Shelly,和来自中国的我,本来都是在对多样性的认识上,应该有先天的优势条件的:我和她来自的国家都很大,天然具有多样性。
举个最小的例子:大家喜闻乐见的西红柿鸡蛋放不放糖这种世纪之战,震惊归震惊,吐槽归吐槽,但总归大家还是知道这种差别不是了不得的事情、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不一样而已。
同样的,在前文里所说的那些差别,也不过是这种差别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存在。
我要是有那震惊和吐槽的功夫,不如去更多的了解了解。
文本过长,因此分成上下两部分。请转至《005集 · 我们都是外国人(下)》继续。
>>本文是此播客单集的文字稿。戳这里去听听Sophia、Shelly和Lily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