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天最想的事情就是早点回家。一方面是单位遥远来回班车耗费至少一个多小时,较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早点回家陪伴家中妻女。在家的时光其实是稀有的,如果还要太过纠结于工作甚至加班,那活着还干啥呢?
很早我就说,辛苦工作一辈子,最终三不认:领导不认可你,妻子不认同你,孩子不认识你,那有啥意思。需谨记,工作就是玩,不要当真,都是摆设给别人看的。说的“必须”“一定”在工作中等几年后来看都是牵强附会、故作强势。趁能玩,多陪家人,多出行。
上周六吧,陪孩子,教她说“啊”,居然一连说了好多个,把我激动感动的,天啊,其实就有一个发现,大睡以后能力就有大的飞跃,针对大人孩子都适用,或许你会发现,头脑刚睡醒不清醒的时候或许是学习最好的时候。因此考虑多休息,放空。
不去想一件事情其实大脑还在想,只不过人的注意力转走了,孩子的成长也是。深度睡眠和浅睡眠针对大脑都有不同的价值,有些是清理所学知识、重新组建神经连接,有的则是更多创意和神经元自我学习的。试着去在生活中体会你身心灵的发展曲线,并借此合理安排你的工作和生活。
肯威尔伯的书也提到很多,每天的练习不必要一定一样,而是可以按照一周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一周七天每天学一样不一样的,然后第二周循环。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学习策略。另一个策略就是,要学先学难的,放在整体里学,钢琴一个键弹错了不用一直练习这一个地方,而是联系前后一小段甚至整个歌曲重新开始,整体看。按照我的话就是,一个地方高了会把其他地方也抬起来。
所以有的时候你发现,好久不弄一件事情,结果过了好久去弄发现比以前做的还好,根本没有忘记。是的。不过这种能力也需要你的不断前期尝试,按照一万小时理论来看,需要坚持。先占领一些人类学识中的高地,比如数学、哲学、心理学,然后其他附载和后创的自然也符合这个规律,你提一下就提起来了。
在学校中成绩好的人如果只是成绩好,生活和情感上如果不行,我们大致可以确认为死记硬背型的“死”人才。一个人牛应该在所有潜在的领域都牛,这也是我基本上不去看只在一个特定领域牛的人的东西,因为那只是时间累积的效果而已。做一个通才。